在山西蒲县,一个只有三个自然村、11个学生、只设有一至二年级的初级小学,6名学生在校寄宿的学生竟然全部意外死亡。当晚,临汾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做出批示,副市长连夜带领教育、卫生、防疫、公安、药监等部门相关人员急赴蒲县调查处理。(《山西晚报》12月6日报道)
听到这样的消息,同为家长的我们,只觉得一阵阵头皮发麻,心头发紧,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责任者的痛恨,更无法用语言向受害者及其家长表达我们的慰藉之情。尽管报道还没有更详细的内容披露,6名小学生的死因有待查明,但是一个无法抹杀的现实是,学校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失职是显而易见的。而教育主管部门对寄宿管理缺乏检查与指导,是酿成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
悲剧发生后,有人在网上讨伐寄宿制度,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该实行寄宿。确实,只有相邻三个村、11个学生、两个年级的“麻雀学校”,住宿与否确实值得商榷。但是就农村小学的现实条件来说,学生寄宿的“功”与“过”很难一概而论。众所周知,因为农村特殊的地理条件,学生分布太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如果“撒花椒盐”式投放,效果不可能好。所以集中教育资源,在中心乡镇办好规模较大的学校,让学生集中上学,是当下比较认可的农村教育思路。而集中上学,又有一个路途较远的问题,不住宿是不可能的。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寄宿管理,又因人为因素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学校把学生食宿包给私人,有的老师干脆自己既当教师又开旅馆、食堂,专门挣学生的钱。出事的这所小学,生源只是相邻的三个村,学生上学路途不会远,居然也搞起了寄宿,不知是家长自愿,还是学校强推。而仅凭每晚8:30就熄灯这一点来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很单调,自己出去买零食也没人过问,都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管理上的简单与粗放。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加大,减免学杂费之类的举措相继出台。但是加强农村教育设建设,经济上的投入只是一个方面,更多还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方方面面。仅以寄宿来说,什么样的学校才能实行寄宿制,实行了寄宿的学校,经费来源如何落实?管理水准如何确定?奖惩制度如何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是应该负起责任的。而从上述6名小学生集体死亡这一点来看,这些工作尚有很大的空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