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是“水变油”还是“油变油”

(2006-11-28 17:05:58)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金义生物乳化油这样一个典型的自主创新项目,一直被社会以“水变油”闹剧而饱受争议。近日,受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杭州市经委刚刚在杭州主持召开了由浙江金伦晓霖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新产品鉴定会,“金义HS-W微乳化生物柴油”顺利通过鉴定。(《现代金报》11月20日报道)

       “水变油”闹剧的始作俑者是哈尔滨的一个司机,1992年他声称发明一种能将水变油的“水基燃料”,加入此种配方,清水可以变成油料。区区数年,他先后骗取了3亿元,1998年,他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入狱十年。此后数年,“水变油”的不同版本仍不断在国内出现。2002年,武汉又有人宣称自己发明了“酒变油”, 不到一个月,把戏又被人揭穿。陈金义的“水变油”同样经历了无数的攻击甚至谩骂。但是这一次,他的努力,换来是却是包括清华、浙大专家在内的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乳化油新产品鉴定”的“正果”。尽管其推广价值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但发明创新得到了科学的确认,却是明确无误了。

       但是,仔细阅读报道,笔者却发现,陈金义的“水变油”,与水关系并不大,更准确地说,这应该是一种“油变油”。仅从报道中看,陈金义的发明在于,将植物油经处理转化成高效微乳化剂,再用这种乳化剂将柴油和水配制成微乳化生物柴油。其中水占了多大比重?人们不得而知。而据有关资料显示,金义乳化油是以重油为主要原料,从中添加一定量的柴油和水,并添加适当比例的乳化剂进行混合,经加工后,使油中残碳、沥青、胶质等颗粒被强烈分散切割,形成油包水的微小颗粒,在燃烧器中达到充分燃烧,以达到节能和环保的效果。重油柴油经过乳化处理可以节能10%左右。

       如此看来,如果将乳化油作为该项发明的成品,那么媒体报道显示的成分是三种:以植物油为原料的乳化剂、柴油、水;而资料中披露的成分是四种:乳化剂、重油、柴油、水,而且仅仅是“节能10%左右”,与人们想象中的“点水成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一项与水关系不太大的发明,却非要冠之以“水变油”,在争议中研发。此前,项目研发者总在说,外界在误读他们的发明。现在看来,他们是巴不得人们误读。因为只有误读,才有广泛的、持续的关注度。而媒体在一知半解之下的跟风,恰恰成全了这个项目的炒作效果。但是理性地看,这个项目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并不在于是“水变油”还是“油变油”,而是市场的认可程度。而在全球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也根本用不着通过炒作来求取这样的一个“芝麻开门”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