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平时不方便上网查询车辆违章信息的车主,北京交通台开通了95001039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热线,专门用于查询车辆的违章信息,服务热线每分钟3元,每月封顶为35元。(《新京报》11月5日报道)
不能不说,北京交通台利用与交管部门联合控制交通违章信息的便利,推出每分钟高达3元的商业化服务,此举的合理性让人置疑。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第六章,将社会公共服务事实上分为三大类: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准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和经营性社会公共服务。在涉及公共安全事项上,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就包括“交通安全”这一项。而在交通安全执法中,相关法规早已明确做出了“交通管理部门发现机动车有未处理的违法行为记录,应当书面告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按照告知的时间、地点接受处理。”去年,在“杜宝良事件”发生后,交管部门才推出了“违章通知书送达”服务,但这项服务却是委托快递公司进行的商业化有偿服务。联系到本次交通台每分钟3元的电话违章查询,很明显,政府并没有将“通知车主违章”所付出的成本列入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而是列入了经营性社会公共服务之中。
违章的“知情成本”到底是否应该列入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从而由财政埋单,看来是有一定争议的。但就算是应该列入经营性公共服务,政府也应该更多站在公众的视角,以公众代表者的责任心,对经营服务者予以引导、监督。这是因为,这些经营服务者不太可能从社会整体、全局出发确定自己的服务理念,因而不能很好地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
尽管承诺了每月封顶为35元,但是每分钟3元的服务价格是否合理?其提供的服务是否“物”有所值?现在一些政府部门的咨询热线,都有收费很高的声讯电话,这样的现象是否合理合法?谁来对此做出界定?这才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根本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