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饮用奶不该进行市场化运作

(2006-10-26 16:14:22)
       从2000年至今,我国“学生饮用奶计划”已经推行了6年,但目前只推行了243万份,占全国2.4亿中小学生的1%。协调难,运行机制不完善;风险大,学校怕担责任;利润低,企业积极性受影响。三大原因,导致温总理“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斤奶”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新华网10月23日报道)

       学生奶推行了6年 全国为何只有1%中小学生受益?上述三大原因的总根子,我以为只有一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运作模式,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不同于市场零售,学生饮用奶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一是带有相当的公益色彩,要求产品安全、营养、实惠,而价格却不能完全随行就市;二是消费对象的群体性以及正处于发育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奶发生了安全事故,恶劣影响要远大于市场零售;三是学生奶消费量相对平稳,厂商便于计算利益预期。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运作模式,忽视了学生奶具有上述特点。政府的主导,事实上只起到了一个“牵头推荐”的作用,对运作细节中的一些问题却无人把关。而市场运作的弊端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政府不仅对生产、供应无法控制,反而给腐败留下缺口——敢于粗制滥造的产品,一般不敢送到超市去公开销售,但是却敢通过“高层公关”卖给学校。因为中小学学生是弱势群体,大多数学生家长又不敢得罪学校。产品标准可以放低,需求量又大。超市里公开销售的奶制品很多,没听说三天两头有人喝了中毒,可进了学校反而变得让人不放心。

       从学生奶的上述特点以及6年来的推广实践来看,我觉得此项计划应该摒弃“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让学生奶定位于公益或半公益,不再实行市场化操作。让学生奶达到成本价运行的理想生产、供应状态,更根本的办法,还在于起码市一级政府要有长远打算,从建立专门的食品基地,到组织政府背景的、事业化、封闭式运行的大型网络化配送中心,把学生奶营养、安全、不受盘剥的应有标准,来个一揽子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