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渐成“女儿国”是社会调节的产物

(2006-10-16 21:20:18)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这是近几年的事,突然发现女生怎么一下子多了起来——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面竟是一片‘姹紫嫣红’,半天才能找到几个男生。”广东多所重点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们都在向记者传达同一个发现——现在大学里的女生是越来越多了。(《广州日报》10月14日报道)

       对这样的现象,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是因为“女生好静、勤奋,在当前以记忆为主的考试模式中更容易胜出”;还有的说,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更用功”;更有泛泛的“女性独立意识在增强”之说等等。这些,当然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是原因之一,但我觉得又都不够全面。

       笔者以为,高学历生源朝着“女多男少”的趋势发展,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生活对性别取向的自然调节在起作用。换言之,是社会对男性更多的选择,让男生并不过多地在意与女生在学业上一争高低。而更强的危机意识,却让女生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高一层学历,就多一分竞争的资本。而“社会对男性更多的选择”并不能完全用重男轻女来解释,因为以社会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素质、能力的高低,决不是学历层次、在校成绩所能囊括,而是智商、情商、意志相结合的产物。一些男生也许没有女生用功,甚至没有女生聪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男生因为生理和心理上的优势,往往适应能力更强,更经得住“摔打”。用人单位之所以喜欢选择男生,是因为多数岗位本身就是既要拼脑力又要拼体力。而从微观意义上看,这样的选择并无不当。女生由于体力、生理等先天因素,无法在“经的住摔打”方面与男性比拼,只能转而向刻苦学习、追求学历上抢点制高点,以此弥补先天缺陷,获得社会总体评价上的平衡。

       存在决定意识。从社会的普遍观念来看,我们大可不必为大学校园里“女多男少”的趋向担扰。男生即使在学业上真的处于下风,也必有他们得到社会认可的其它优势,将来自有他们体现价值的位置;同理,我们也大可不必为更多女生走进书斋而喝采,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学历的价值也不宜过分高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