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雇人揍孩子”与“专招差生”

(2006-08-07 01:54:07)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杭州四宜路有一家培训机构,名为“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只招收6岁至13岁、家庭有经济实力,且调皮捣蛋的男孩。其培训其宗旨是:借助美国西点军校的理念,将顽皮男孩打造成“有责任心、有毅力”的“未来男子汉”。在教育体罚频遭诟病的今天,这家有“鞭子特色”的培训机构却“一位难求”。它的门前,常常排起要求托管孩子的长队……(《新华每日电讯》8月4日报道)

        鞭子、黄连、辣椒酱,是“西点”教学的特色之一。作业没做完不能睡觉,老师宁愿陪他熬夜到天亮;作业写不好,被脱掉上衣,后背挨鞭子。照例,这样的教育,又被专家以“违法、极端,也可能培养奴性”等观点所痛批。但我以为,家长情愿,孩子不告,即使违法也应该算是“边缘违法”。更何况这样的教育,还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智”的传统教育理念背景呢?因此笔者以为,“西点”式教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不好不坏的个性化教育——不可能适应所有孩子,也不可能一无是处。

        由家长“雇人揍孩子”,笔者想到不久前某地民营学校的“择差教育”——专招调皮捣蛋的“差生”入学。不仅同样不缺少生源,而且办学者坦言:“我们抓住了中国教育的空隙”。对于这一点,“西点”抓住的,何尝不也是这样的空隙。如果说到根子上,被这些学校抓住的又岂止是“空隙”,简直就是中国教育“应试为先,马太效应”的根本弱点。不能否认,此类教育打的是市场牌,行的是商业运作模式;也不能否认,尽管当前这类教育的方式、效果还有待探讨,但是,就算与当前“大一统”公办教育形成的直观反衬来看,其积极意义也是客观存在的。

        不难想象,此后各种稀奇古怪的个性化教育,肯定还会出现。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个性化教育,都不太可能出现在公办教育领域。因为无论是理念还是现实条件,公办教育都只能维持眼前的“流水线”式教育模式。而这种形式的教学,是把学生当作共性的人来对待,虽有利于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却忽视了每个孩子的个性。而从规律来说,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其成长环境、心理状况、气质类型、学习风格等都有独特的个性,只有走个性化教育之路,教育的落脚点和根本点才得以体现,也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的人本主义。应该看到,目前无论公办教育是否有条件实现个性化教育,但来自社会的此类需求,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是逐年看涨的。

        每一个被教育的个体,都有不容忽视的独特价值。个性化教育正是强调了这种宝贵的独特性,并采取了反传统的教育手段,才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以这个宗旨衡量,“西点”教育也好,“择差”教育也罢,都还仅仅具备一点“实验价值”,在社会上甚至连主流教育的补充作用都远没有起到。亟需我们的公办教育通过选择定位、培养途径、搭建平台、落实保障等系统化操作,对此拿出更大的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