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属下的6名飞行员因要求离职未获批准,一连五天在东航上海总部以绝食抗议。事件起因,是此前他们曾先后提出离职,结果被公司追索600万元的巨额赔偿而产生劳资纠纷。为此,他们抵达东航上海总部欲见公司总经理未能如愿,从而诱发了绝食行动。(《新快报》6月20日报道)
600万巨额赔偿,纠缠已达9个月,相信任何人遇上这样的事,都会有情绪失控的可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人才流动已是任何外力都难以遏制的潮流,无论你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培养出来的人才,想按自己的意愿始终揽在自己手里,都是不可能的事了。但是,市场经济也是讲规则的,花了天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决不是说走就可以走,这也是任何“思想工作”都无法替代的。对于飞行员这样的人才跳槽,借鉴体育界职业球员“转会”的方式,参照“市价”开出“转会费”,转出单位不吃亏,转入单位支付必要的人才成本,从任何角度说都是遵循了市场规则,是一项再正常不过的交易行为。但问题在于,600万的天价,是东航集团单方面算出来的价码,其中无法排除用高价吓退转入单位、从而逼迫飞行员放弃跳槽的念头。而在这样的情势下,飞行员跳槽到底需要付出怎样的经济代价,又没有一个真正法律意义的规范来约束。
相信东航集团也不愿意“绝食”一幕出现在总部的大门口,但是他们应该做的,显然是反思:当前人才竞争要素已渐趋多元化,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其“职业稳定”优势的另一面,可能就是官僚化死板的劣势;而民营航空公司职业稳定感较差等劣势,其背后却可能是人性化管理、个人价值观被认同等优势。应该看到,以人为本,不仅成为当前国家的治国方略,更成为不少企业家构建企业文化的根本出发点。遗憾的是,不仅是民航业,不少其他“国字号”的企业,至今还陶醉在行业老大的角色中,以居高临下的心态来看待同行的变化。不少人还陷于无法理解飞行员为什么会想到跳槽,却根本看不到企业文化已成为人才竞争中无法忽略的“软实力”。
只有从规则与文化的双重视角来理性看待,才能对飞行员跳槽抱有既坦然面对、又积极应对的良好心态,也才不会发生绝食之类的不堪一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