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无线电联系,一旦团体中有人遇到危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时也互相帮助遇到其他困难的成员。在出租车司机的安全存在隐忧、且的哥中存在“无线电发烧友”的背景下,北京出租车司机的队伍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团体——北京的士HAM公社,至今该团体已试运营两个月,且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京华时报》5月19日报道)
不能不说,在出租司机队伍中出现这样的组织,起因有些偶然,而成立宗旨却是一种必然。近年来,在的哥、的姐中出现了车载电台发烧友,玩儿的人多了,切磋技艺、交流感受就成了一种需求,这是引发“的哥公社”成立的偶然之处。而人身安全是出租车司机的第一隐患,则是“的哥公社”成立主旨的必然成因。通过个人爱好,结成群体联盟,并和保障自身安全结合起来,这无疑应该赢得人们的掌声。
但是,由此我们又不能不引发其它的思考。
“的哥公社”的入社门槛,是必须要懂无线电知识,甚至要通过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考核。而更多同样需要安全互助,又不懂无线电知识、无法通过考核的出租车司机们怎么办?此外,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近10万人,就算是人人都能学会车载电台,这么多人申请呼号,管理上恐怕也有难度。有人可能会说,遇险时可以向110报案,再说现在的出租车,大多安装GPS报警系统,这就是为了解决司机的安全问题的。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年2月,北京一出租车司机发现车上乘客有打劫嫌疑,多次按下GPS劫警键报警,但直到20分钟后才接到监控中心的核实电话。而GPS监控中心解释说,迟迟没有反应,是因为GPS
有“接警后首先对车内情况实施监听,如无异常再与司机联系核实”的规定。可问题在于,接警后不能保证及时出警,司机们还怎么信任GPS?正是因为政府现行的社会安全保障还有诸多不完善、不到位之处,“的哥公社”才有了最迫切的出生理由。
“的哥公社”是一个自发组织,从社会意义上看,人们可以对其饶有兴趣,也可以不闻不问。但是作为一个负责、敏感的政府,却应该将此视为一个挥之难去的信号——在出租车司机的安全保障上,政府还有哪些服务上的缺陷需要检查、改进?类似的自发组织,是否可以在政府的帮助、引导下,逐步升级为管理规范、功能多样的法人社团,从而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另外一股重要力量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