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的一位女同事,其女儿不久将毕业于外地某名牌大学,而且还找好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特意向我透露,就在女儿即将回京的这几天里,她要把女儿的房间精心布置一番;在女儿回京的时候,她不仅要亲自去接站,还要精心挑选一大束鲜花,亲自献给走下车厢的女儿,给女儿一个惊喜。受她的感染,我的头脑中甚至中已浮现出她们母女相见时那温馨、浪漫、欢快、热烈的生动画面。
我十分钦佩女性在表达情感、抒发情怀时的精心刻意。我不知其他男同胞们如何看待这种事,反正如果这种事搁到我身上,我根本想不到会去动这个心思,就是想到了也是思维贫乏,拿不出什么让人惊喜的方案。有人说,男人富于理智,女人富于情感,以上例子大概就很有代表性了。经常阅读一些书报杂志,我还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婚姻、家庭、情感、时尚之类的文章,作者大多是女性(这从行文风格上就看得出来);而一些深刻解剖、理性分析的文章其作者大多为男性。不难想象,缺少了女性作者,那些“女味”十足的版面是否还办得下去。人分男女,这不仅从科学意义上维持了某种平衡,现在看来,在社会学上也是极有意义的。人分男女,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人分男女,我们才能组织起和谐美满的家庭。
说到男女和家庭,我倒经常发现一些家庭因为男女天性上的差异,经常生出一些矛盾和不快。以我和我的家庭来说,我这个人由于生活经历等原因,属于活的比较“糙”且只求实惠的那一类,简单、随意、散淡、平和是我的主要生存形态。过去我经常出差,但从没给妻女买过什么外地土特产或纪念品,为这经常落埋怨。可我就觉得,百姓人家过的是日子,实实在在多好,把买东西的钱剩回来在家买点什么不好?要那么多假模假式的形式有什么用?可是在看到了我这位同事的做法后,我却有所触动。确实,家庭是人情感的归宿,而人的情感有时是很微妙的。一件小小的礼品,表达的是亲人之间的浓浓爱意,营造的是家庭的温馨可人,此时此刻,礼品再小,它也是一种情意的载体,而决不能以居家过日子的心态,以物化的眼光看待这些,看待一些表情达意的必要形式。
家庭的稳定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建设,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一些适当时机创造点温馨浪漫,让家更有亲和力。不能仅埋头耕耘于物质的“日子”,而荒芜了精神的“家园”。(此稿2001年发表于《北京晨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