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铭抄袭别人的著作达十万字,连其本人都向被抄袭者提出道歉,北京大学也对其做出了严肃处分。可是互联网上却招致众多网友的“群情激愤”,言必称此举小题大做,生生扼杀了一位难得的人类学才子;北京广播学院开除了少数考场作弊的学生,没怎么见人对作弊者声讨,倒是“处罚太重”的同情之声响成一片。反常还是正常?一时还真让人难以理清。
这些年,我们看到太多的“拿着不是当理说”现象,本来是非界限非常明显的事,却被有些人搅得混混沌沌,好像犯错的人多了,错也就不是错了。其实谁也不难明白,有些人之所以“身在错中不认错”,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能够“随着大流得利益”。王铭铭被揭露、被处分使得一些人不是滋味,那是因为此举对“抄袭有理”论形成了直接冲击;广院开除作弊考生,是因为当下不少学生已将作弊当作“现代时髦”,开除作弊学生,那岂不是老土“亵渎”时髦,那还了得?
世风如此,人们不禁会想,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前几天,央视《新闻调查》播出了广东潮汕地区大面积虚开发票,搞假出口骗取国家退税的大案。曾几何时,这里遍地都是子虚乌有的公司,在骗取退税的各道关口,都有人提供市场化的“有偿服务”,骗取国家税收数额之大,涉面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而最令人难以理喻的,是当地税务局竟也打上了开空头发票“扩大税源”的主意,并以“开票办”的临时机构专门干此营生。此口一开,骗税之风愈演愈烈。面对记者的采访,某镇税务所所长一语道破其中的诸多难言之隐:局里下来的征收任务1000多万元,可我们这个小镇,全部税源足额征缴也不过二三百万,为了完成任务,不这样搞又能怎样?普宁市长、市委书记都因此而入狱,面对采访,他们说的最多一句话还是:其它地方都在这样干,我们不干又能怎样?那潜台词分明是:镇里二三百万税源领到的是1000多万的任务,地级市往县级市压任务不也是一样吗?不胡干又怎么能完成呢?
这些年,经济增长率达到几位数成了各级政府的中心议题,在一些地方,“大干快上”几乎已成了一种狂热的冲动。一些官员在指责社会风气日益浮躁之时,惟独看不到自己身上比群众更甚的浮躁,更看不到这种来自政府的浮躁对社会风气的危害有多大。学术抄袭,考场作弊,作假骗税等事件的社会化、公开化,尽管性质、程度不完全一样,但哪一样不是“养疽贻患”的结果?潮汕地区的骗税大案曝光于天下,终于让人们看清了“犯的人多了,错也还是错”,而北大、北广的处分决定,又何尝不是为了向世人强化这样的意识呢?(2002-1-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