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车市,历来被认为是“人过年,车也过年”的市场谷底,而车市里“过年”的滞后效应还要更长一些。多年来,买车人、卖车人都以这样的“存在”不自觉地调整着自己的意识,没人觉得有什么不正常。而今年不同了,年前降价潮引发的车市波峰,年中阖家老少庙会选车的新景,都为马年节后的汽车市场增加了许多悬念与憧憬。为此,笔者通过走访,特别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节后车市的总体交易。据亚运村车市商务信息中心且小钢先生介绍,春节前亚市曾创下一周销车1500辆的记录,“节日效应”很大一部分在节前释放,但节后平均日销车在百辆左右的业绩,尽管不能与节前的火爆相比,但比去年也有增长。龙运汽车贸易发展公司销售经理周连元称,龙运富康专卖店去年2月销售富康轿车不足80台,今年则达到了140台左右,增长势头非常喜人。另据北京兵工汽车贸易公司市场部邵先生介绍,该公司春节期间在地坛、莲花池庙会举办大型汽车展示活动,收到大量购车意向订单,节后这些潜在消费者又来到公司重新选车、看车,上海大众的各类车型,神龙富康,金杯系列,韩国现代系列等都是消费者的热选。尽管从销售数量来看比去年上升幅度不是很大,但庙会的“展示效应”于近期释放后,实现的销售量仍将很可观。
节后车市的销售结构。从表面现象来看,降价打破了近年来亚运村车市的排行格局。春节前后,夏利高居销售榜首,捷达退居次席,桑塔纳的销售排名飘忽不定,富康因“降价效应”而荣登榜首也已成为“过去时”。在笔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中,大家普遍认为,眼前的态势可能还会持续几周,但从长远看,旧格局还会反弹,最直接的动因其实也很简单:靠单纯降价维系的热销不可能长久,“性能价格比”并不是只有“做小分母”这一种方式。随着其它品牌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和性价比的“另类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分散是肯定的。尤其是那些市场口碑较好,品牌号召力较强,虽不以降价“招人”,但以推新车型、多送配置为主要手段搞“隐性降价”者,市场后劲可能会更足,重新夺回原有的位置当毫不奇怪。
节后的汽车价格。说到价格,一个谁也无法忽略的现实是,岁末年初的降价刺激,让车市至今还没有走出“亢奋期”。从富康“新自由人”又增配置又降价为开端的降价潮起到现在,有的因降价的时机好而既多卖了车又赚了口碑;有的因降价的力度大而让消费者蜂拥追捧,领跑市场一马当先;也有的降的既不是时候又欠缺力度而收效不大。尽管同打降价牌者收获多寡不一,但对车市繁荣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消费者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然而,面对如今的车市行情,一些消费者又有了新的降价期待。据北亚车市商务信息中心且小钢先生分析,前些时的降价潮波及的主要是经济型家用轿车,对中高档轿车触动不大,可是从如今情况来看,一些没有降价的中高档车型表面上销售还算平稳,但是已经有了市场压力。所以,今年上半年,一些厂家可能会出于市场战略的考虑,做出一定的价格调整,但力度不会太大。换言之,即使降价,形式上不太可能是大规模的“集群行动”,力度上也会更“柔”一些。毕竟,卖汽车不是卖白菜,再降也要有个底,厂家的让利也不一定非要以降价的形式来实现,消费者无休止的降价期待,其实同样是非理性的。
能否形成“车市井喷”。前些时有人预言,三四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将有一个大的销售高潮到来,轿车市场的全面火爆指日可待。对此,有关人士指出,这样的预言不太可能实现。首先,从车市兴衰的规律来说,如果车价、用车环境、车型以及人们的收入水平没有根本性改变,“全面火爆”的基本条件也就不存在——降价尽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同样能诱发人们更高的期待;用车成本与环境短时间内同样不可能有多大改变;新车型带给人们惊喜的时间更是越来越短。其次,汽车不同于家用电器,它对环境等空间资源的依赖比家电要大的多,一旦二者的平衡被打破,且不说政府的干预,就算是市场行为,消费者一方也会惧于巨大的消费成本甚至“消费灾难”而望车兴叹。有了这样的前因,“全面火爆”又能火到哪里去?马龙生(2002-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