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恐怖文化研究 |
1,恐怖小说的概念是什么?与悬念、探案以及灵异小说之间的区别在哪,其产生的渊源是什么
2,恐怖小说的读者对象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
3,恐怖小说是否算类型小说的一个类别?他的文学性要求表现在哪?
4,恐怖小说创作多为男性,女性少的原因在哪?
5,学术界目前对于恐怖小说的评价如何?
答:传统的学术界和评论界对恐怖文学并不关注,尽管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恐怖小说和恐怖电影的爱好者。他们认为它是通俗文学,不可登大雅之堂。我曾在《大家》杂志上说过:把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割裂是没有道理的,只有大师和一般作家之分。通俗文学也有大师,而严肃文学(纯文学)养的更多的是2、3流的作家,与其都拥挤在纯文学的大堂里混饭,还不如另辟溪路,在通俗文学,类型小说的创作上试试身手。当然学术界对恐怖小说的忽视有恐怖小说本身的原因,我们国内目前的恐怖小说水准还很低。如果较真的说,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让我满意的恐怖小说。虽然很多写恐怖小说作家都是我的朋友,但我不得不这么说,原因很简单,他们可参考的恐怖小说历史太短,而写作的经验就更少,他们还基本在襁褓和摇篮中挣脱,他们中有的是从纯文学写作的路数上转换过来的,有的是以玩“鬼故事”起家的,前者还留有很深的传统文学的痕迹,后者多是浮皮潦草,重复抄袭。总之还是缺少想象力,缺乏恐怖小说必备的逻辑性。就是我比较抱以希望的几位作家,也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些问题。恐怖小说需要用独特的思维、出奇的想象和缜密的逻辑圈套,把读者拉进一个挥之不去的合理的恐惧的世界中。它有独特的技术和思维,需要花时间去认真的研究和重视,它更需要具备独特的才能和素质,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接手的。
6,现在制作恐怖小说的商家越来越多,市场目前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如何规范
答:可以说恐怖小说的市场非常混乱。2000年我策划了丁天的恐怖小说〈脸〉,结果引出了一大堆的质量不一的恐怖小说作品,有的甚至把本来不是恐怖小说的作品改头换面,当成恐怖小说销售,掀起了所谓“恐怖热”。2003年我又策划了5本〈鬼话连篇〉,结果引起了“鬼故事“的溃疡,据不完全统计,跟风的重复的“鬼”书和杂志不下几十种,盗版更是遍地都是。质量不高而数量的猛增,我担心会倒了读者的胃口,而真正受到损害的是我国刚刚起步的恐怖小说的创作和生长。低质量的恐怖小说和鬼故事的泛滥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和警惕,随之有关恐怖文学究竟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的争论也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我认为恐怖文学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不仅给人以娱乐、兴奋和刺激,关键是还能培养年轻读者的冒险精神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它常给读者设置一个假想的可怕的困境,来考验读者的承受能力和胆略,使他们在真正遇到类似的处境的时候能够应付自如,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妨考察一下,大凡当今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恐怖、悬疑、推理等文学样式也比较发达,大多数读者对此类文学也相当热衷和推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而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比较。我们在不少领域(比如足球)都大谈我们在关键时刻心理素质差,与缺少这种阅读传统和心理训练也许有些关联。所以我希望恐怖文学对于我们不单单是一个乐子,而是一种怪味的医治胆怯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