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号那天,250多位以上海为主的东部地区总裁,乘坐两架飞机从上海飞抵成都。而在成都,已有200多位西部总裁在此恭候。一场东西部企业家聚会秀就此开始。
虽然人数众多,但以几所知名高校的EMBA班,以及几个著名商会的会员为主的阵容,让这次的企业家聚会具有浓厚的同学联谊的氛围,也因此让企业家们比较放松。在这种轻松的小圈子里,企业家们真实、自然的一面得以尽显。
这400多位总裁,大都十分年轻,以三、四十岁的新一代企业家居多。正因为年轻,所以在做企业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格外感到管理知识的欠缺,因此又纷纷进入校园补课,以每年3万多元的学费,参加学习每月一次、每次3天的总裁课程。
为了吸引新时代的总裁,上海交通大学总裁班的组织机构还特意将之命名为“黄埔班”,取革命军当年创办黄埔军校,培训人才,进而征战天下之意。
在接下来的4天里,这些年轻总裁无论是在正式的论坛中,还是在联欢的场合里,都表现出了与以往的企业家群体不同的特质。简言之,是从容代替了焦虑,平和代替了浮躁。这种转变还只是开始,但它代表着一种健康的趋势。
变换一下这次“名校商帮群英汇,黄埔总裁西部行”的口号——“读书的总裁,中国的希望”,我觉得这群年轻企业家们展示出来的,是“从容的总裁,企业的希望”。
事实上,比这个规模略小的聚会,已经成为这群企业家的经常性活动了。2005年,仅上海交通大学的总裁班,就组织历届总裁学员们聚会了6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这些聚会,基本以联谊、放松,陶冶性情为主,商业合作更多只是顺带的目标而已。在这种“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的同学情谊中,这批上海总裁们得到的更多是人文精神的提升。他们不再一味关注商业利益和企业业绩,而是在更宽广的视野里审视事业和生活的意义。这些一度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狂奔,以世界500强,或者中国百富之类的排行榜为目标的富豪阶层,现在很多也在修正自己的目标了。
在这场东西部企业家聚会上,还来了中国的新晋首富、无锡尚德公司的施正荣,以及新媒体的领先者、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施正荣在演讲时谈到,他很不理解一些企业一定要做大做强的念头,在他看来,很多企业选择的定位和细分市场是无法做大,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做大。他自己的尚德公司未来也有行业的局限,个人能力也有瓶颈,但无所谓,做到多大就是多大。自己能力不够了,让出股份给能人,让别人做也可以。这番话在在场的400多个总裁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发了深深的认同。
其后,一个知名企业管理顾问上场介绍了一些最新潮的企业融资方法,有总裁在下面评价,说这是少数行业巨头们玩的游戏,我们的规模还不够大,那就规规矩矩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对自我这样清醒的认识,也同样是在前些年难以见到的。
再看看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总裁在联欢会上那种彻底放松的样子(包括模拟娶亲、儿歌比赛、篝火晚会等),我想,他们已经过了那种只知道在商场上拼命厮杀的阶段,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感受,调整心态的平衡了。
就在这次聚会的同时,号称为EMBA升级版的总裁哲学人文班也开始现场招生,希望让总裁们在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之外,再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聚会的组织者也特意请来了易经大师和佛教法师与大家交流,总裁们围聚在法师周围虔诚请教的热忱,并不弱于向首富请教经营之道。
在会上,活动组织者陈志云教授转述了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去爬山,走到半山腰后停了下来,别人问他是不是累了,他说不是,只是因为前面一直走路太急,现在要停下来“等待我的灵魂”。简单的故事,却让全场静默,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领悟。
一个做事更加从容,一个不会丢下灵魂的总裁,也许能带领企业走的更远。
多些读书的总裁,多些从容的总裁,中国社会以及企业才有更大的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