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单纯地盯住竞技说事

(2012-08-06 22:07:12)
标签:

体育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颁奖仪式后,林丹说李宗伟脚伤未能痊愈,这让自己多少占了些便宜,因为“赛后跟他聊天,知道脚伤对他还是有些影响”。林丹的话,自然有谦逊的成分在内,但是他这种惺惺相惜,折射出了对对手的尊重和肯定,这也是作为一名日后可能与“伟大”为伍的运动员所理应必备的良好心态。相形之下,某些媒体报道中关于二人“劲敌”、“死敌”;“恩怨”、“恩仇”一类的用法,先让人觉得滑稽,再让人觉得幼稚。

 

    无独有偶,7月30日,孙杨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上与韩国名将朴泰桓同时触壁勇夺银牌,颁奖台上让我们看到了两人一直说说笑笑的和谐一幕,事后得知他们是在相互打趣。而回顾奥运揭幕未几两人的400米之争时,倘若偏信某些媒体的片面报道,难免要以为孙、朴二人水火不相容呢!

 

    媒体的“导向”太重要了。运动场上,两个对手倘若旗鼓相当,动不动就被人用“瑜亮之争”来比喻,我知道其意旨在形象,但还是想说这个比喻蹩脚得很。不在于周瑜临死之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那个故事,是否《三国演义》作者的小说家言,也不在于迷恋国祚“正统”的作者是否借此来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而在于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周瑜36岁便英年早逝的虚构故事,揭示出的实质上是双方之间那种你死我活的关系。这么一种性质的关系,拿来比喻实力伯仲难分而相互产生激励的运动员,不是殊为不当吗?用错了典吧。林丹就说了,虽然他和李宗伟“代表不同的国家比赛,但是不代表我们就是敌人,我们是朋友”。

 

    一项赛事令人赏心悦目,不仅仅在于能够欣赏到高超的竞技水准。我最喜欢看网球比赛刚结束时双方球员的交流,无论刚才打得多么难分难解,那种亲密一团,甚至热乎乎地拥抱一下,都令人有温馨之感。可“弹劾”的是乒乓球比赛之后,大家基本上都是面无表情地进行“例行公事”,即便是队友,相互之间也冷冰冰的,“余音”并非“袅袅”。是打完乒乓本该如此,还是我们作为“国球”美誉的享有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努力不够?此外,早些年就不断有人呼吁体育界应该摒弃“战争语言”,但央视若干解说员的知识结构,显然远远谈不上更新,“硝烟”、“战车”、“血洗”一类不绝于耳,听起来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但凡直播的体育赛事我都比较喜欢看,但如果那赛事只有央视才播,又是那几个在我这里挂了号的“战争贩子”在喋喋不休,我往往都要消掉电视的声音,定可倒退回默片时代,此之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赞同母校老校长的看法:只有一群同样伟大的运动员,才使得一项运动蓬勃发展。前几年我们不是一直都推崇“乒坛常青树”老瓦、如今对波尔等赞誉有加吗?这回孙杨也说:“我很感谢朴泰桓,有了他这样的强大对手,我们才会相互进步。”虽然曾经响亮一时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早已经不提了,但是不等于要把“友谊”丢去爪哇国,遑论人家之间的友谊本来就很深厚,你根本无知,还每每用一场赛事的胜负来行“挑拨离间”之能事。太可笑了。

 

    2012年8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