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白
因为区伯的“爱管闲事”,公车私用问题一家伙又成了广州全城关注的热点。今年广州市“两会”的时候,曾经热闹过一阵,那是围绕采用加装GPS来实时监管公车使用。记得当初的时间表是从春节后开始,不知现在进展到了什么程度。真正实施之时,想必还会街谈巷议一轮。无他,这个老大难问题早就激起了众怒。
区伯管的闲事,是他在公安宿舍路口,目睹一辆挂有“粤O”牌照的小车上下来一对父女,女孩穿着校服,因而判断出这是公车私用,并感慨了一句“公车私用何时了”。区伯显然是刻意感慨给那个穿便服的父亲听的,否则不至于招来对方的一顿恶骂。用区伯的话说,那人骂的话极其难听,包括“冚家×”这样的粗口。在广州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都会知道,用“冚家×”骂人十分恶毒,表示要把对方全家清除。那么,无须广州市公安局纪委工作人员昨天再次登门道歉,我们也知道区伯判断的正确性。好在广州纪检监察部门的投诉电话并非形同虚设,否则,区伯的怒气真不知何时、何处得到消解了。消解不了的话,其对社会的失望程度又该增添几许?
这件偶然的小事能够上升为轰动全城的公共事件,足以表明监管公车私用,老百姓才是最有效的GPS。任何理论上完美的技术环节,总会暴露其缺陷的一面。有人就发话了,技术层面上想让GPS休克易如反掌。就算我们迷恋技术,不闻还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俗语吗?对这句俗语,我宁愿回归它的本意:邪气容易高过正气。你有对付他的办法,他就有对付你的办法。况且,不就是监管公车私用嘛,哪里用得着那么复杂,让公车像“粤O”那样一目了然就全结了。这一点做起来怎么就那么难呢?因此,与其耗费巨资给公车加装成效还前途未卜的GPS,倒不如就像广州市公安局真正重视如区伯这样的公众的监督。道理很简单,行为再丑陋的公车,招摇之时终究会“见”百姓这些公婆。而对公车私用的每一投诉都能够得到区伯这般礼遇,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社会上会涌现很多“爱管闲事”的人。
当事警察对自己那冲冠一骂,此时一定懊悔万分。其敢于开骂,或有其先天的性格因素,更多的该是社会因素使然。他在愤怒区伯少见多怪的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公车私用的张狂程度。很遗憾,往往对曝光的事情,我们的有关方面才有一追到底的决心和气魄。早两年看央视《焦点访谈》,记得隔三岔五开头便有个对先前暴露问题节目的回应:播出之后,某地如何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整治效果如何。这个纯粹蛇足的俗套子,仅仅限于《焦点访谈》吗?现在,连区伯都主动为涉事民警求情了,一再声称“老百姓最关注的还是管好公车私用,不是要把他个人整死”。有位省府参事认为当事警察“必须辞职”,倘若到最后就是这个结果,而别的人公车私用照样我行我素,那么这个当事警察就难免让人觉得冤枉了。扣顶帽子的话,这就有舍本逐末之嫌。
区伯管的这件闲事,给整治公车私用提供了新的“契机”,举一反三云云在公众耳边再度响起。愚意以为,不是靠“契机”做事,社会治理才有常态可言。而只有常态治理的社会,才不会动辄手忙脚乱。
2011年4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