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铁安全是个大问题

(2011-01-12 21:41:15)
标签:

交通运输

吴美成

广州地铁

公共安全

纵火案

杂谈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自首,1月10日发生的广州地铁纵火案宣布告破。从湖南岳阳来广东打工的吴美成,因为没挣到什么钱,又临近年关,回不了老家,乃心生怨气,在地铁车厢里点燃了随身携带的小煤气瓶。所幸的是,地铁工作人员及时将火扑灭,四名乘客被火伤及之外,没有闹出人命。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想必这起事件在市民心中都会投下一道阴影。


    这桩小小的纵火案,也对广州地铁安全正式敲响了警钟。所以说正式,因为先前地铁方面肯定也是有各种安全预警机制的,现在证明出了漏洞。嫌疑人携带煤气瓶竟然也可以登上地铁,不管他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都暴露出地铁毫不设防或者形同虚设的一面。在亚运期间,地铁逢包必检,保证了大型国际赛事的平安;但在亚运之后,地铁如何从细节上增强防犯,同样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过,他“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对刘和珍等的死难,仍然“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对那些可能出现的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我们同样需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进行推测,无他,为防患于未然所必须,概因为保证公共安全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可言。即便不是矛盾突出的社会转型期,导致如吴美成一样心生怨气的因素也数不胜数,必须提防这一类人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手段进行发泄的可能。


    无论怎样,在公共场所维护公共安全,显然不能只是着眼于重要节点而忽略日常,方式方法也显然不能从一个极端——必检,走向另一个极端——必不检。不独地铁如此,公交车也是如此,凡是涉及公共安全的所在都应该如此。某种程度上看,公交安全的死角更加明显。携带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但是如果有人携带了,上车了,除了携带者自己,谁能知道呢?乘客能知道吗?公交系统的人们能知道吗?在整个亚运期间,广州的公交系统究竟是如何防范危险品的,还是个待解之谜,但愿支撑这个待解之谜的是确保公交安全的必然一面,而非偶然更非侥幸的一面。地铁逢包必检时,诚然繁琐,甚至引来市民的啧有烦言,但是现在,对相对大件的行李,总要有办法知道里面究竟有意无意地藏着危险品没有,总不能等到出事了才发现必须禁止的东西居然混进来了。


    公共安全事关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而在地铁的必检和必不检这两个“极端”之间,肯定是有一条“中间”道路可走的。这条“中间”道路,就是既不会带来很大不便又能够保证放心出行之路。至于如何走,倘若有关方面拿不出主意的话,就不妨公开征集,借助群众的智慧。地铁纵火案之后,是否恢复安检不是已经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了吗?完全可以趁热打铁。当下我们可以庆幸好在这起地铁纵火案的危害没那么严重,但将来如果我们讲庆幸的话,应该是庆幸通过防范手段把危险品截留在了地铁站台之外,也就是把危险因素遏制在了萌芽状态。

 

    2011年1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