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死不救”突破医德底线

(2009-06-23 18:32:45)
标签:

医德

底线

盛事

誓言

段承

广州

健康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正在修订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开始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新规定是,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抢救和收治急、危、重伤病员,否则可最高罚款2万元。医院的那种行为,通俗的说法就是“见死不救”。


    以己意度之,公众肯定欢迎这样的修订,有意见也会只是集中在罚款的额度上面,因为凭我们本能的感觉,这个所谓最高额度也算不上高。但毕竟有条文约束了,比起先前无论怎样都要“先交钱,再救人”那种令人心寒、令人齿冷的做法,大大进了一步,起码是在逼迫院方必须体现出应有的医德。众所周知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有个著名的誓言,据说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到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据此誓言还制订了国际医务人员的道德规范,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恪守。不知道这个规范对我们的医生有没有约束,倘若有,又约束得如何。见过《誓言》的一个版本,译得文绉绉的,其中“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大抵就是医生以及医院的医德底线。


    见死不救,无疑突破了这一底线。因此,罚款应当只是处理的初级阶段,以后还应该辅以更严厉的其他措施。见死不救这种现象,用古人的话来表述叫做“殊无济物之心”。典出宋朝有个叫段承务的医生,那人虽然“医术甚精”,但就极无医德,平常看病,“非有势者力不能屈致”,眼睛专门盯着患者的来头,有权或者有钱。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穿着大红衣袍的人物教训他:“上帝以尔为医,而厚取贿赂,殊无济物之心。”那人随后下令对他“杖脊二十,牵而鞭之”。段承务梦醒之时,“犹觉脊痛”,让人看一下,居然“有捶痕”,就此给吓死了。这个说着说着已经可以归为神话传说的故事,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监督,贵在找到方法。在段成务那个时代,凭借鬼神力量的监督无疑比任何别的监督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今天,面对诟病不已却仍然大行其道的医德缺失行为,不是毫无办法,只是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监督途径而已。


    报道说,广州紧急修改这部1996版的《条例》,是为了迎接亚运盛事。这里不得不就此再多说两句。从来我们做什么事情,好像都是为了什么盛事、什么节日、什么周年,为什么就不能真真正正地、堂而皇之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呢?抬杠说的话,倘若广州不举办亚运会,对“见死不救”是否继续坐视不理呢?行政者的行政出发点,该有一个意识上的根本转变了。

 

    2009年6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