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白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国家环保总局一位人士说过,2008年将会是环保政策调整较为集中的一年,可以称为环保政策调整年。想来《通知》的出台正是其中之一。
翻一翻记录,2003年11月笔者就在本报发过一篇《塑料袋应当有偿使用》,那是由上海拟在2004年所有超市实行有偿供应塑料袋起兴的。题目已经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真的要实施了,并不觉得可以非常乐观;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激进。中消协副秘书长武高汉日前表示,支持对塑料袋推行有偿使用,“甚至可以采取惩罚性的收费制度,来抑制消费者过多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在他看来,如果只是收几分钱、几毛钱,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这就是一种激进的态度。塑料袋虽然背负了“20世纪最糟糕发明之一”的恶名,但是和多数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经关联在了一起,塑料袋问题也算是民生问题了吧。
免费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不是百姓生来就有的,而是超市、商场以及后来的菜市场“培养”出来的。没有超市的时候,我们不是提着篮子、拿着网兜一样可以去买菜吗?而且,一根草绳就可以拎着一块肉、一尾鱼漫步回家,没人觉得不妥。后来被养成了用塑料袋的习惯,开始觉得确实方便,后来才知道那玩意埋在土里居然200年不会腐烂。但是,习惯,即使是不良习惯,也是需要时间来克服的。比如说,不要乱吐乱丢讲了好多年了,可是每个黄金周过后看看媒体报道,天安门广场垃圾比平时增加多少吨、动用多少人力清除口香糖残迹,都会成为一个“例牌”话题。祖国的心脏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地方?国务院的《通知》给了5个月的“倒计时”,按我的理解,就属于给人时间适应的一种。一家伙禁了,还要“惩罚性”,来势固然汹汹,却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宋朝的张乖崖为崇阳令时,有个小吏从钱库偷了“一钱”,他先命杖之,后命斩之,理由是:“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张乖崖当然是希望以儆效尤,然而众所周知,非但其希望落空,反令后世以其有酷吏之嫌。武高汉先生之说,固不可与之等同,然而,咬牙切齿的发狠,肯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他所说的“惩罚性收费与塑料袋成本之间的差价应专门用于环保事业”,在方方面面欠缺监督的今天,还是免提的好,那笔钱公众固然付出了,但很可能最后跑到爪哇国去,了无踪影。
有偿使用塑料袋,上海曾经试图率先,却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相关实施细则,加上有的超市因为担心影响销售而迁就消费者;消费者本身又反对收费,所以最后弄了个不了了之。全国“一律”之后,比上海的力度要大得多,解决的希望也大得多,但是还是要循序渐进,别走极端。
2008年1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