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阶段应该取消各种评比排名

(2007-11-19 21:18:22)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今天《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热点解读”,讲的是以宜居城市为主题的“排名热”为什么愈演愈烈。这篇文章多少触及了问题的实质,值得一读。其中,笔者尤其赞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罗亚蒙的观点:反对任何形式的评选和排名。


    想一想真是可笑,城市“宜居”与否也是可以单纯地在排行榜上争取的吗?比如说,一个城市,如果其房价高不可攀、交通拥堵得怨声载道、空气污染用不着预报指数也能感受到很差,这样的城市因为上了排行榜或者名列前茅就会变得“宜居”了吗?哪里会有这么简单!更何况,如今的排名结果本身也好像笑话一般,如报道所言,有的“十大”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城市占据,有的则由威海、珠海、桂林、咸阳等清一色的二线城市摘得;甚至有些排名对比起来,“十大”竟然毫不交叉,没有一个重复的城市。宜居城市固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但至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吗?


    宜居“排名热”为什么愈演愈烈,看起来原因复杂,其实非常简单。像许多排名一样,在发布方,借此可以达到商业或者别的什么目的;在被发布方,争到手了,不啻于添了一桩政绩。“宜居城市”的提出,本意是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城市政府可以借此全面反思发展中的问题,现在倒好,管它是什么机构评出来的,管它是用什么方式弄来的——花钱“攻关”还是搞“面子工程”,得到了,就等于给自己罩上了一圈耀眼的光环,即使蒙不住本地人,至少能给不明就里的外地人博个好印象。所以,报道说“专家呼吁城市政府一定要冷静对待排名结果”,简直是对牛弹琴。只要此类评比存在,人们就会继续趋之若鹜,乐此不疲。


    我们中国如今有形形色色的排行榜,殊途同归的是,每一项排名出来,都要遭到争议和质疑。三大电影奖项动辄产下“双黄蛋”,信誓旦旦地“保证”之后仍然覆辙重蹈;不久前揭晓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人数之多可称批量,至于各种“十大”,令人到了目不暇接的地步。可能皆大欢喜了,但所谓荣誉也因此贬值了。对如今多如牛毛的奖项,除了当事人、当事单位比较在乎,其他又有几人当真呢?又有谁会当真呢?追逐“宜居城市”排名,仅仅是众多追逐的一个方面而已,其他如“卫生城市”之类,评选之前或到来之际,往往折腾得小商小贩、街边店铺鸡飞狗跳。按道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取缔就是,偏偏采取“坚壁清野”,但求在这个关键时候你别给我丢人现眼就行。这样的评选大家不是都屡见不鲜、当时即啧有烦言吗?


    当评比与荣誉、与利益扯上千丝万缕的关联时,它就注定难逃人们的争议和质疑。尤其是,当整个社会的诚信度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的时候,评比排名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一旦谁都明了中国的评比排名全然或基本上没有公信力可言,这样一个“品种”就该取消了,哪怕是暂时的。更不要说,有这些评比排名的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就有不干正事的可能。

 

                          2007年11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