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监督”可别喊顺了嘴
潮 白
曾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立功的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罗耀星,昨天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受审。罗耀星是该中心发生的涉案10件涉及10人“窝案”中的一个角色而已,涉嫌受贿1118.5万元。
罗耀星案所以那样引人关注,恐怕还不在于受贿的金额,而在于其头顶上“抗非英雄”的光环,他曾经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个人三等功”。其实,罗耀星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贿赂,现在还不是十分清楚。如果在抗非——2003年春季之前,罗耀星就已然“伸出”了自己的手,我们可以说他那个功是“带病立功”,不过是我们不知何时才能健全的监督机制没有察觉而已。即便是属于“抗非英雄”蜕化变质,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八任院长厉建中,是个万人瞩目的“航天英雄”,曾经领导研制成功4种运载火箭;但是在他被押上审判席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其人涉嫌贪污350万元、受贿50万元及美金2万元,并与下属张玲英共同涉嫌挪用1.2亿元和4000万元。
这就是说,犯罪的动机与荣誉的光环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荣誉只是对一个人所做的某件事情的肯定,如在抗非斗争中,罗耀星可能的确立了功;而东窗事发之后的事实表明,罗耀星也的确走向了人民的反面。显而易见,在光环的遮蔽下,人们监督的警惕性可能放得更松一些。
我们看到,在免疫规划所“出事”的罗耀星,与在别的领域落马的贪官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都是职务犯罪。省纪委此前公布的信息表明,罗耀星和免疫规划所疫苗组原组长蔡汉港等7人收受多家疫苗供应商的贿赂,正是利用职务之便,所谓权力高度集中的“产物”。连免疫规划所的工作人员不是也认为,在罗耀星的位置上“出事”并不奇怪,令人惊讶的只是受贿的“数额如此之大”吗?免疫规划所负责全省疫苗等计免药品的配送工作,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对疫苗的管理权力。那么,对计免药品供应商来说,谁在那个位置上,谁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觊觎对象。明知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大的监督漏洞呢?什么时候人们才能对“出事”感到奇怪呢?
罗耀星将要得到依法惩处几乎是必然的。但解决罗耀星式的并不新鲜的问题,尽管并没有什么新鲜办法,不外乎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加强监督,但也还是要重申、强调。只是我们已经呼喊了那么多年,严重缺乏监督的案件还是不断暴露,这个问题就值得深思;否则,喊顺了嘴,变得凡事都脱口而出,喊多久都会于事无补。
2006年8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