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古齐观:汉服

(2006-07-31 12:48:39)
分类: 今古齐观

 

田东江

 

    “汉服”最近很热闹,而且好像越来越热闹。4月份的时候,复旦大学的学生身穿“汉服”过了上巳节。前几天,来自北京几所高校的几十名大学生又在紫竹院公园举行了“穿汉服,过端午”的端午节复兴倡议活动。何谓汉服?苏州的一位醉心于此的人士认为,是汉民族而非汉代的传统服装。那么,与之对应的,该是胡服了。

 

    我们也曾流行过胡服。战国的时候,赵武灵王搞过“胡服骑射”。那时候大家都在改革,魏国有李悝、楚国有吴起、秦国有商鞅、韩国有申不害,或变法,或厉行法政。赵武灵王的图强措施则是胡服与骑射,在服饰上做文章,让国民戴以羔毛络缝的搭耳帽、穿黄皮制成的皂靴等等;地位显赫的官员,冠上还插根貂尾。胡服骑射虽然总是相提并论,但二者的关系并不大,亦即不是着胡服而便于骑射,主要却是为了招募胡人骑兵,直接用于赵国的对外战争。(沈长云等《赵国史稿》)唐玄宗天宝之初,也有过一阵“贵游士庶好衣胡服”。男的戴豹皮帽,“妇人则簪步摇,衩衣之制度,衿袖窄小”。有人说那是不祥之兆;果然,十来年后安禄山起兵。这样说的人该是事后诸葛亮吧。赵国胡服骑射,使之很快成为东方最强国;唐朝则因“安史之乱”由盛及衰。这样看来,胡服的功过参半,但倘若就此笃信“衣服决定论”,那是要贻笑于人的。

 

    中华文明洋洋五千年,弄不清“汉服”复兴或振兴的会是哪一时段的服饰。苏州那位人士以明朝灭亡为界线,言之凿凿地认为今年是汉服消亡的第362年。按这个逻辑,清朝以前的服装大抵都算汉服——不过,肯定还得除去北朝、元等那些胡人统治的时代。但即使这样,空间范围、时间跨度也是相当大的。解放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蛰伏的沈从文先生,专门研究中国历代服饰,连文字带插图,厚厚一大本,“汉服”视哪个朝代的为正宗呢?又即使在同一朝代,因为等级尊卑,服饰也大不一样。官员与百姓穿的不同自然不用说了,读书人与市井小民穿的也大不同。明朝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读书人穿的衣服“无异胥吏”,朱元璋曾下令改进,“凡三易,其制始定”。这种衣服叫做“襕衫”,形制在《明会要》里有详细记载。在他亲自试穿之后,“始颁行天下”。那么,复兴或振兴的“汉服”该以哪个等级为蓝本呢?总不能像古装片那样乱穿一气。

 

    报道说,那些穿上“汉服”的先行者,每每引来路人的注目,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比如被称为“米癫”的米芾,好洁成癖,拜石为兄,都是出了名的。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冠服效唐人”,明明生活在宋朝,偏要弄身唐朝的衣服穿上,因此“所至人聚观之”。人们把他的穿戴作为“癫”的一种也说不定。《柳南随笔》里还有位教书的钱圆沙先生,晚年坐不住书斋了,“芒鞋竹杖”,喜欢周围到处遛达遛达,有时候后面还跟着学生。钱先生“貌既魁梧,衣冠又复古雅,路人多属目之”。想来人家也是当稀奇看的,但这老先生不解,人家看他,他就对人家拱手。学生问那是谁呀?他说不认识。学生又问那为什么对人家拱手呢?他说:“人既目归于我,而我不与为礼,彼得无怒我邪!”

 

    记得有一年什么地方给孔子搞庆典,庞大祭祀队伍穿的衣服很令专家费解,说得好听一点儿叫做看不出属于什么朝代,说得难听一点儿则叫做不伦不类。“汉服”爱好者认为应该使汉服成为国服,像西装一样在正式场合穿。不过,北京奥运在搞“华服”大赛,前几年APEC会议在咱们这儿开的时候,穿的又叫“唐装”。振兴这一文化,可能得先把名称统一了。又不过,不管叫什么名堂,所谓“汉服”充其量只是现代服饰的一个品种吧。喜欢穿你就穿,但别以为一种衣服能够承载振兴传统文化的使命。

 

                        2006年6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