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古齐观:须知痛痒切吾身

(2005-11-06 15:36:35)
分类: 今古齐观
 国土资源部原任部长田凤山倒了。这是今年以来倒下的第四名正省部级官员。田凤山的问题出在哪,官方尚无正式消息披露,因而人们议论纷纷:一种说法是,与他在北京主政国土资源部期间国内出现违规用地问题有关;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是,与他在黑龙江省期间,该省发生的绥化“马德案”、哈尔滨“国贸城案”等等有关。

  与此同时,一位县委书记最近遇难高尔夫球场,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虽然官方已经有了明确结论:因公殉职,但是仍然有人锲而不舍,提出种种“疑点”。概因为此前也是官方媒体,报道了该书记性质截然对立的“两种死法”。

  我以为,这些议论都很正常;所以这样以为,在于想起了宋人真德秀的诗句:“既以脂膏供尔禄,须知痛痒切吾身。”既然百姓的血汗钱养活了官员,那么,官员的一举一动,就关系到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否受损,关注之,议论之,顺理成章。这一点,在今天也并不为过。

  此诗出自罗大经的《鹤林玉露》。里面共辑录了两则,一则是王梅溪官泉州,把辖下的县令们找来吃饭,即席赋诗云:“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隐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另一则就是真德秀官长沙,“宴十二邑宰于湘江亭”,同样当场作了一首诗,曰:“从来官吏与斯民,本是同胞一体亲。既以脂膏供尔禄,须知痛痒切吾身。此邦素号唐朝古,我辈当如汉吏循。今日湘亭一杯酒,便烦散作十分春。”这两首诗,显然是作为上司的王梅溪和真德秀在给下属打“预防针”。但王梅溪的诗有点例行公事表个态的味道,而真德秀的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宋史·真德秀传》载,德秀知潭州时,亦曾以“廉仁公勤”四字勉励僚属。最可贵的,他不只是说说而已。“民艰食,既极力赈瞻之,复立惠民仓五万石,使岁出粜。又易谷九万五千石,分十二社县置社仓,以遍及乡落”。一句话,叫做“惠政毕举”。不仅在潭州如此,真德秀做到了“宦游所至,惠政深治,不愧其言”。因为太受百姓的欢迎,至于“时相益以此忌之,辄摈不用”。就是说,真德秀令那些只知道吸吮脂膏的官员无地自容,进而迁怒了。

  一个不把百姓痛痒挂在心上的官员,显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事实上,官员对百姓的痛痒记挂了多少,是实干还是作“政绩秀”;是偶尔那么一两回,还是长期不懈,百姓的心里再清楚不过,所谓“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陈化成镇守吴淞口,“三易寒暑,未尝解衣安寝”,有人馈赠酒肉,“必峻却之”,因此百姓有“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独饮吴淞水”之谣。

  道理人人都明白,为什么实践起来就南辕北辙呢?《菽园杂记》载,陆容考中进士之后,父执徐梦章对他说,“仕路乃毒蛇聚会之地”,你不适合。这个说法很有一点偏激,但徐梦章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坐中非但不可谈论人长短得失,虽论文谈诗,亦须慎之。不然,恐谤议交作矣。”即是说,官场本身有太多的“潜规则”,十分在意帽上乌纱的人们,势必要分出有限的精力用来应付,也就没有心思、也没时间去关心百姓的痛痒了。纵观历史上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官员,哪一个是对乌纱帽孜孜以求的?

  据新近的一项统计,全国省部级干部有2000多人,其中在一线工作的1000多人,过去3年中,省部级干部平均每年落马16-17人左右,比例在1-2%之间。这个数字和比例见之于高官,是非常惊人的。田凤山既然倒了,案情就终有一日会大白于天下。从小学教员、公社书记,官至省长、最终成为掌控25万亿国资的“大管家”,其人生角色转换之变幻莫测,耐人寻味。官是一步步当上来的,丑行也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既无“脂膏”意识,也就不可能有“痛痒”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