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本应在10月24日入市的广州南站首批9宗地块,部分地块的公开交易日期先是推迟至26日,如今全部地块的交易日期又推迟至了11月1日。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广州刚刚放宽了南站地块土地出让金的结款时间,公告显示,包括编号BA0501009地块在内的四幅地块的出让款项支付可以在签订《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之日起30日内支付50%的出让价款,剩余50%的出让价款按《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在一年内付清。而原公告中,则要求上述地块的土地出让金要在30日内一次性付清。并且,为了提高南站地块对香港投资者的吸引力,日前广州市副市长还专程到港举行广州南站商务区香港投资推介会,明确表示允许外商在投资房地产时,买地可适当延长支付首期的期限4-6个月。
南站地块的出让“难产”,令广州市政府降低出让门槛的努力多少显得有些“难堪”。
土地市场遇冷,在现时楼市低迷的大环境下并非新鲜事,应该说是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普遍情况。即使回到广州本地,也是早有征兆。在此之前,包括广州开发区、番禺市桥的几宗地块的出让均是应者寥寥,多数以底价成交。但是,即便如此,在9月份还是从广州房管局获悉,未来3个月,广州计划推出52宗经营性用地。土地市场如此冷淡,政府为何又要大力推地呢?除了增加商品房供应的原因,另外一则新闻也许可以帮助大家解开疑问: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仅完成全年计划的1/4左右。
众所周知,去年广州举办的亚运会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同时,也让广州市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在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减少是政府最不愿看到的。要知道,2010年“土地财政”占全国地方财收的比重高达76.6%。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依赖性,正是高房价的重要症结之一。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土地出让市场虽然遇冷,但是地价却依然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去年12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对土地出让中溢价超过50%或总价、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地方上要填报“异常交易表”。而地方政府为了避免当出头鸟,一方面用各种各样的规则努力杜绝地王产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根据近期的房价和地价水平调高了土地出让金的底价。但是,由于在调控下市场形势已经发生转换,开发商受资金链的影响,拿地策略普遍趋于谨慎,市场对于“高价地”的热情已今非昔比,“底价过高”或许也是近期广州土地出让遇冷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土地又要“低价大甩卖”,地方政府心里舍得吗?
归根结底,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各级政府转变观念,从“经营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否则,即使解决了“土地财政”,也难保不出现另外一个“XX财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