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刀切”的新政
非“一刀切”的影响
——浅析新政后各地银行以及市场反应
在平静了大半年之后,楼市终于在第四季度迎来了多事之秋,旨在防范金融风险、控制楼市投资成分的新政赶在国庆黄金周之前出台,给高温的楼市浇上了一盆凉水。与过往“一刀切”的政策相比,本次新政显然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各个银行以及各地市场对此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首先,从银行自身来看。央行出台新政,首要目的就是防范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而大背景就是国内急速膨胀的住房贷款比例以及美国的次级贷危机,但是具体到各个商业银行,乃至各个商业银行的各个支行,对政策的配合力度又大有不同。有的银行迅速收紧甚至停止了相关物业的贷款审批,有的银行则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尽量给客户提供贷款便利,而如何执行的关键就是该银行今年的贷款指标究竟还剩余多少。多则松,少则严。可以说,在各个商业银行仍把住房贷款当作优质贷款的现状下,即使央行再怎么高瞻远瞩、苦口婆心,商业银行也未必能够领情,“利益”直接决定了其对调控的配合积极程度。
其次,从各地的市场反应来看,虽然观望是“主旋律”,但是各个地区由于置业群体以及楼价高低的差异对新政的敏感程度还是有别的。总的来说,投资气氛比较浓郁的地区所受的影响明显要大过以自住需求为主的地区,而高价楼的地区所受的影响又要大于低价楼的地区。对于业主方来说,新政的出现使他们的心态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势,放盘量的增多已经让他们频频反价的好时光成为过去;对于买家来说,新政首先抑制住了他们当中的投资性需求,而自住性质的刚性需求要买的终归要买,新政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出手时机;至于身处其中的中介行业,当成交量萎缩的寒冬来临,考验的就是各家中介公司的经营智慧和资金实力,大浪淘沙之后,必然是强者愈发强盛、弱者黯然出局,市场经济的“丛林法则”将再一次得到印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