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土地的几条新闻值得关注,先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被一些用心险恶的人炒作成“土地调控将使地价上涨百分之五十”,紧接着又传出国务院驳回国土部上报的《土地规划纲要》,理由是对其中耕地保护的指标不满意。种种迹象显示,土地政策正在收紧,今后地方政府批地和开发商拿地的难度都将增大,并直接影响到息息相关的房地产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楼市“调控风暴”未息,又将面临“土地风暴”的严峻考验。
众所周知,土地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适时、适度的房地产开发原本是每一个地方政府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的话题。遗憾的是,一些地方长官为了有好的政治前程,对政绩的需求十分迫切,往往在本界任期内对有限的资源“多干快上”,不愿做“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傻事”,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好形势正好成了某些人的GDP提款机,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地荒”不能不说与此有莫大的干系。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供不应求必然导致价格上升。现在,政府一方面收紧土地政策,一方面又在大刀阔斧地寻求“稳定房价”,中间是否有些矛盾呢?不仅如此,对于那些经济对房地产业依赖较大的地方政府来说,还要考虑房地产业发展受限后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问题,真是令人头痛。而往往这个时候,也是最为考验地方政府智慧的时候。
万变不离其宗。土地(包括令人敏感的地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里,调控的手段也在政府手里,关键还是看政府的目的和手段。地方政府如果有意退出与民(商)争利的怪圈专心做好公共服务,就必须少一些“太极推手”,多一些“壮士断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