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2006房地产 |
时光流转,不经意间墙上的日历又翻到了8月底。面对即将到来的9月,风雨飘摇的楼市里又开始炒作起“金九银十”的话题来。只不过,时过境迁,这一次,地产商、置业者都没有了以往的激情,只有为无新闻可出而烦恼的媒体鼓足了劲。古有“三英战吕布”惊天动地,如今“吕布”已死,“三英”又怎能生出那一腔的豪气。
“金九银十”,已然过时。
“金九银十”怎样来?
萌芽:“黄金周”衍生的“黄金月”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成为各行各业津津乐道的新话题,其中也包括房地产业。
“黄金周”假期制度实行以后,一下子为国内的旅游消费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而正处于高潮前期的房地产业显然也不愿意浪费这个良机。精明的地产商人们看到了:在人们蜂拥回家探亲、旅游的同时,也有许多人选择了“留城”,这部分人群对当时尚处于供大于求的楼市来说无疑是必争的目标客户。
于是乎,在此后几年的“黄金周”(尤其是置业旺季的“十·一”),广州各个大地产商(如当时风头正劲的华南板块)使尽浑身解数,你请香港明星,我来歌舞表演,豪华舒适的免费看楼车载着一批又一批“留城”的市民到楼盘里娱乐、看楼,聚足了人气和财气。而且,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地产商们也有意把开盘的日期定在“黄金周”之际,并用大量的优惠使看楼的人们在怦然心动的同时掏出了自己的腰包。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五一期间,广园东凤凰城一经问世即引发了广州全城“万人空巷”。
由于“黄金周”聚集了海量的人气,为当时、之后楼盘的销售起到了很好的效应,十月“黄金月”的叫法逐渐广为有知。
诞生:激烈竞争催生“金九银十”
可是,2003年之前的楼市显然不可与今日的楼市同日而言,当时的楼市是买方市场而非如今的卖方市场,这么多的楼盘集中在十月份开盘势必引发激烈的竞争,结果只能是“鹬蚌(地产商)相争,渔翁(置业者)得利”。
于是,一些地产商在吃了苦头之后开始求变,抢在十·一之前的九月份开始内部认购,到“黄金周“再公开发售,为自己争得了先机。可惜,这种极其容易复制的方法注定了它只能是“一招鲜“,到第二年其它地产商就纷纷效仿,使九月份也成为楼盘销售的重要月份。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广州的地产商习惯“低开高走”的价格销售策略,在九月份内部认购期间买楼的人往往比在十月份公开发售期间买楼的人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意识到这一点后,九月份的“人气”直线上升,风头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十月份,这最终使媒体在总结楼市的同时创造了“金九银十”这个在房地产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典型词汇。
“金九银十”已然去!
地产商:如今月月都是“黄金月”
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都有九月份和十月份,却不代表每年“金九银十”这个词汇都有意义。进入2003年下半年以后,广州楼市开始走入价格快速上升的轨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民间巨大的购房需求,求大于供的市场格局开始显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来人口的增多,诸多因素的作用使广州人和在广州的人的购房欲望日益膨胀起来,许多楼盘无论什么时候开盘都能取得很好的销售成果。
因此,到2004年和2005年,人们在总结一年里的两个黄金周的楼市的时候,开始发现除了个别大楼盘引起了以往的轰动效应外,其它楼盘似乎对此有些不温不火。虽然黄金周地产商的活动仍然在搞,虽然黄金周后地产商通报的业绩照样大好,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金九银十”的招牌已经悄然黯淡了许多,而那些业绩汇报更像是一个维持体面的数字游戏。
为什么?是地产商的楼卖不出去了吗?不是的,是因为地产商们发现,即使不在黄金周开盘,他们的楼一样很好卖。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往哪个楼盘不花一大笔资金刊登广告楼可能就卖不出去,如今一些单体楼不用刊登广告却已被街坊邻居抢得七七八八。相信经常看报纸的人这两年会注意到,以往一个地产商动辄几个全版的房地产广告如今已经少见得多了。
换句话说,只要不是那些价格高得离谱或地理位置太偏僻的楼盘,如果月月都是销售的“黄金月”,地产商们又哪里需要为“金九银十”来大动干戈呢?
置业者:请给我一套买得起的房
“金九银十”不仅遭遇了地产商们的热情不再,对于置业者来说同样也是昨日黄花、新鲜不再。
在“黄金周楼市”兴盛之初,地产商们的创意的确让置业者包括普通市民眼前一亮。都说南方经济开放早服务业态度好,可没想过以前求都求不到的福利分房结束后,人们买房也能享受“国宾级”的待遇,宽敞舒适的空调大巴、热情洋溢的售楼小姐、免费提供茶水点心、无微不至的看楼服务,消费者“上帝”的感觉从来就没那么强烈过。
可惜的是,楼市的发展使这个“上帝”注定不能做长久。随着市场格局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地产商们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虽然门面的工夫依然做得很足,可是不经意间:越来越多的免费看楼巴士取消了、售楼小姐的笑脸越来越挑剔了,甚至连买房排队、托关系的时候也越来越多了起来。更为关键的是,置业者们发现即使这样,他们不仅不能像以前在菜市场买大白菜一样选房,如果去得太晚还可能连“剩菜”都赶不上了。
对于置业者来说,看看这个一房难求、价格还高得离谱的楼市,如果还提什么以前的“金九银十”,这不是赵本山忽悠范伟是什么?
“金九银十”,已然过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