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押司是个什么官?

(2011-08-18 11:09:02)
标签:

押司

宋江

吏员

杂谈

分类: 史论杂说

押司是个什么官?

确切地说,押司根本就不是官,而是吏。我国最早的字书《說文解字》对官与吏有不同的解释:官,吏事君也吏,治人者也。若论地位,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国古代长期将政府官员的级别分为九品,每品又从两阶,一至九品共有正从十八个品阶。最低一级的官员如县尉、主簿等为从九品,相当于现今的科级干部。按照历朝惯例,有品级的官员由朝廷任命、考核,按照任职年限、个人能力和工作实绩等定期述职,择优升迁(这是正常程序,不包括买官卖官)。我们所说的仕途,也就是进入到有品级的官员阶层,踏上漫漫的职务升迁之路。

比从九品还要低的干部就不是官,而是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有“以工代干”的说法。干部职数不足,只能招一些不是干部的人作辅助性工作。所谓吏,大致就是这种有职事没品级的职位。我们说过,吏,治人者也。吏员是沟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政府的所有政令,包括政府运转、征收赋税、地方治安、诉讼治狱等等,都要靠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去具体贯彻执行。基层工作事务繁杂,且耗时费力,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养活庞大的官员队伍,于是便由地方政府招募、雇佣具有一定才能的人员为吏,如师爷、衙役、书办、狱吏、捕快、里正等等。虽然吏员也有考评、升迁、罢黜制度,但是由于官僚机制、个人素质、工作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吏员想要升任官员踏入仕途,难度是相当大的。绝大多数的吏员,要靠自己的一技之长终老一生。所以古代平民阶层要想混个一官半职,绝大多数要走科举一途(可见科举并非一无是处)。除非有高官延聘入僚,担任职位比较高的吏员,一有机会便前程可待。否则,只有实在没有办法的人(尤其是读书人),才会放下架子去做吏员。

押司就是一种吏员。押司的职责范围,从职位名称上就可看出点端倪。押司就是“司押”,“押”就是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做记号的意思。从字面理解,押司就是专司文字方面工作的吏员。我们阅读有关宋代的文献、小说,似乎押司的出现的确大多与文案有关。但是如果我们据此认为押司就是纯粹的书办,即相当于现代的文书、书记员,那就大错特错了。还有人认为押司是专管诉讼、治安、赋税方面事务的胥吏,相当于派出所、治安队、税务所等机构的负责人,我认为这也是不准确的。

押司是文吏之首,其本职工作是协助县令处理政务,担负着秘书兼幕僚的工作。其既要负责替县令起草公文,监督具体事务的落实情况,同时还要拾遗补缺,为县令出谋划策。可以说,押司的工作性质面向基层,但是对上是直接对主官负责。虽然位卑但是权重,因而押司在众吏员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据史料记载,宋代一县可以有八个押司(这个数量可能并不固定,八人应为上限),受办事能力、文字功底以及主官信任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押司的地位是不同的。《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怨”描写:大孙押司是奉符县第一名押司,受人尊敬。被忘恩负义的小孙押司谋财害命之后,小孙押司升任第一名押司,不仅谋取了他的妻子、财产,还升任第一名押司。可见同为押司,排名有先有后,大概头名押司更有机会晋级为官吧。

那么,押司是怎样工作的呢?我想,不可能一群押司整天乱哄哄地围在县令身边,他们的具体职责可能会有所侧重,日常工作采取轮值坐班制。何以见得?《水浒全传》第十八回这样描写,缉捕使臣(也是吏员,相当于特警队长)观察使何涛奉令到山东郓城县捉拿晁盖等人,适逢早衙刚散,何涛便问茶馆的茶博士:“今日县里不知是哪个押司值日?”何涛也是吏员,而且是上司衙门派下来的办事人员,要见知县也要通过当值押司来安排。这说明在县一级机关里,押司的位置很关键、很重要。第二十六回宋江杀惜后,县令时文彬与宋江交好而有心开脱他。阎婆惜的相好,当值押司张文远取了有关人员的证词后(这是文案工作),三番五次向县令进言,要求立即派人缉捕宋江(这就超出文案的业务范围了),县令不得不从。可知押司的职权绝不仅仅是文案,对上司有出谋划策、拾遗补缺的职责。因为他们进言往往依据法律条文,上官亦不得不加以考虑。

从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判断押司不是什么人都干得来的。《水浒全传》记载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也就是文字功底好,精通政府基层部门事务(应该包括治安、诉讼、赋税等等)。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押司要“选谙吏道者充”(挑选熟谙吏道的人充任),必须是多面手。对押司的素质要求,要远远高于普通的衙役、捕快。莽汉武松仅仅是因为打死了一只老虎,县令一句话便参他做了都头。而挑选押司,是断然不能这样做的。作为吏员的押司,因其选任权在地方官手里,虽位卑权重,政治上却基本没有什么前途。这种特殊环境,就养成了押司这个群体对上媚、对下贪,舞文弄墨、践踏法律的特点(想一想及时雨宋江的行事风格,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往往以地方官为靠山,勾结黑白两道,欺压良善、包揽诉讼、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可以说是一群社会的蛀虫。正因如此,古代有功名在身的人宁愿一次次落第,头悬梁锥刺股地在家里苦读,也耻于以刀笔吏出身而侧身官场,这大概与刀笔吏自古以来的恶名有关吧。

所以说,押司是“好汉不愿做,赖汉做不来”的营生。作为领导身边的重要助手,他要帮助领导把该办的事情办好,减轻领导的工作负担和行政风险。同时还要把不该办的事情也办好,给领导也给自己谋取利益。领导升了大官,自己也许能混个小官;领导挣了大钱,自己也能捞点小钱。在这个过程中,押司承担了巨大的政治风险。施耐庵在《水浒》第二十二回言道:原来宋时,为官容易,为吏最难。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

吏员毕竟是小人物,终究逃脱不了被上司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命运。这就是官场,这就是宋押司们的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