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的这座城

(2013-10-20 04:14:13)
标签:

法兰克福

查理大帝

歌德

欧洲

德国

分类: 路过人间

  女儿的这座城                                                                (法兰克福市政广场一角)

    这个地球城市可谓多矣,真正与我们有关联的城市少之又少,留下记忆的城市也不会有几座。我从前曾说过,一个城市与我们个体关系亲和疏,远与近,估计与这个城市的朋友多与少和密切大有关系。法兰克福这座城我没有朋友,不存在亲疏远近,也只有路过几次,今天作一次浮光掠影记录,必定有打动我之处,应该说是有种联系了。

    记得第一次路过法兰克福,应该是十几年以前,我从下降的飞机舷窗下往下眺望,这座城市其实是一个类似乡村一般的景象,与我想像中的大都市大相径庭,难免有些失望,这一印象一直保留至今。这次来法兰克福,因为坐在窗边,从下降的飞机上又忍不住眺望一下,居然与十几年前的印象没有太多的差别。谁说过欧洲的城市是凝固的静止的,似乎从法兰克福这印象可以得到印证。第二次路过法兰克福转机柏林,因为不懂外语,又无人接机,被这个巨无霸的机场着实恐吓了一跳,我持老婆写好的路线图,一条条的核对标示牌的字母,不出机场,转了许多漫长的弯,也问了几位亚洲裔的人,总算上了去柏林的飞机。这个机场的规模在当时国内大都市也是鲜见的。从这个机场的规模使我感受到了,这个城市潜在的巨大活力,就是说,任何小看它的念头,都将被视为无知的表现。

    法兰克福首先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边境要塞,存在了千年之久,因为这里无险可守,修筑过长城以抵御来自北边的敌人,这样的长城在公元前后,也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但比较中国的长城不管是规模和长度都差得太远,中国的长城在时间上也早了几个世纪。法兰克福先作为边境要塞的历史,因没有固定的居民,罗马帝国的崩溃而使它变成了荒芜废墟。到了八世纪,法兰克福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查理大帝,其祖父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废黠了墨洛温王朝末世皇帝。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到时查理时代开始扩张,这位扑克牌上的著名人物,几乎占领了现在大半个欧洲,据说他身材高大,待人热情奔放。因为查理家族与罗马教皇的关系,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与当地贵族发生矛盾,从而引发了这些贵族的叛乱,教皇只身逃出向查理求救,查理率大军镇压了这次叛乱。在罗马期间,一次做礼拜时,他的命运发生了更大的转机,教皇利奥三世突然给他戴上罗马皇帝的金冠,高声宣布查理成为罗马皇帝,从而使查理一跃而起成为查理曼,即查理大帝。女儿的这座城                                  (扑克牌上的皇帝,至今让人们传颂)
     关于这个大帝与法兰克福的关系,据说查理大帝在征战时,打了败仗,在经过法兰克福水域时,正在犹豫大军是否涉水渡河,有一只鹿迎河而上,渡河而过。鹿给查理大军引了路,使查理十分感激,命名此处为法兰克人的渡口,大概从此开始了法兰克福城市的历史。法兰克福也因为产生了一位欧洲伟大的征服者显得王气十足,也许它显著地理位置,一直是欧洲重要的政治舞台。在神圣罗马时代,罗马皇帝一直由势力强大的诸侯充当,法兰克福便成为选举皇帝的重要场所。十一世纪中叶,选帝侯第一次在法兰克福聚会,选出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巴巴罗刹”意即红胡子绯特烈一世为帝。十三世纪中叶,卡尔四世正式颁布金牛诏书,正式规定法兰克福为选举皇帝的地方,这里便先后有十位皇帝举行加冕,直至十八世纪罗马帝国终结,这里演变成为欧洲的民主发源地,后来成为德意志联邦议会所在地。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统一的前奏,也是在法兰克福开始的。法兰克福这座城市,我们似乎有点遗憾它没有成为帝都之城,但它的重要性似乎是帝都之父,它的作用和位置亦是任何城市都无法替代的。

    法兰克福这座城市,还给我们这个世界贡献了一位伟人,他就是歌德。如果我们说,查理大帝是一位世界顶极的君主,而歌德则是“站在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这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他的评价,这一评价恰如其分的。他一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诗人、戏剧家、小说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画家,这个画家鲜为人知。他不仅在艺术领域有卓越的成就,而且还在地质学、矿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学领域颇有研究,他甚至涉猎于形态学、光学、颜色学等多个领域。他出生贵族家庭,其父是皇家大臣,其母是市长的女儿。有时我关注伟大人物成长经历时,特别是一些集大成者的人物,发现这样的人物往往一是其有历史传承,二是一种文化的长期积存,这样的人就像历史长河中难以企求的慧星一样,当他们出现之时,就会照亮整个环宇,歌德就是这样的人物。

女儿的这座城                                                (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作家歌德)

    歌德所处的时代,是发现和了解中国的时代,他对中国的热爱和推崇,使我们对这样一位伟人,感到无比的亲切。法兰克福是他的出生的,也是他几部重要作品的初稿诞生处,他的客厅被命名为北京厅,这也是一个热爱中国重要的佐证。从十八世纪上半叶,歌德通过英法译本,阅读了中国一些小说和诗歌,比如《好逑传》、《今古奇观》、《玉娇梨》等,特别是希望以《好逑传》为素材写一部长诗,对中华民族的侠义精神也推崇备至,计划以赵氏孤儿写一部戏剧。1827年至1829年间两年间,他写了14首题名为《中德四季晨昏吟咏》的抒情诗,表达了他对东方古国的向往之情。通过接触中国文学,他从中看到人类共同的精神和心灵。在一次与助手对话中阐述了他对中国的理解:“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样;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更合乎道德……”他从中国文学谈起,进而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全新概念。歌德是我最早接触的外国作家之一,那个时候,正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思想解禁,我们希望通过作品了解世界,这个时候便恰到好处地出现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于当时年轻的我们,这部作品自然是可以当成爱情诗剧来读的,后来又接触了他的《浮世德》等诸多作品,他的伟大的思想不是我们这类平常之人可以企及的。当然他浪漫主义的人生也不是我们常人所能企及的,在他八十高龄时,坐着豪华马车,颠簸了八九个小时,向一位十九岁的少女玛丽亚求婚,被那个少女在“扑哧”一笑中拒绝了,因为这样的年龄落差,实在是有点太不好让少女接受了。后来这位叫玛丽亚的少女活到八十高龄,墓碑上却刻写着“玛丽亚小姐之墓”,我们无法了解这位与歌德同一个时代的少女的心路历程,是不是因为歌德缘故,当她试图一次次走进婚姻殿堂时,那位伟人睿智的目光,她在任何男人那里再也见不到了。想到歌德,我忍不住想到把他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郭沫若先生,这位中国科学院院长,其成就和涉猎的领域似乎与他的崇拜者一样,在青年时代,他具备非凡的反抗精神,到了老年时,被人评价成是“伟大与渺小”,不知是不是这个魏玛时代的重臣给了他什么命运的暗示。

    法兰克福这座城市,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两位顶极的伟人,就像在世界之林中,两座双峰对峙的高山,让我们世人永远的仰止。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列举其他卓有成就者了,因为我们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文化方面衡量它,它的份量都是举足轻重的了。这座城市与德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在二战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80%的建筑被摧毁,千年古城便毁于一旦。但它的修复率也是十分惊人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现代化高楼林立,它便屹立于欧洲,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之一。

女儿的这座城                                                         (2013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馆)

    法兰克福还有一个独特的经济样式,就是会展经济。它开办的会展,数目繁多且闻名于世,拉动了这座城市的旅游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我这次来法兰克福,实在说,完全是因为受法兰克福书展的诱惑。我是一个出版者,如果没有参加过这样世界性的书展,似乎给我的职业,带来了一些缺憾。2013年的这个国庆节在柏林过后,便在书展高潮时,来到法兰克福。女儿在法兰克福大学开学前,已经在书展中心找了一位翻译的工作,她带着老板去了多家英美德的出版公司,了解一些公司的需求。我们也发现,许多出版社在中国没有建立版权代理关系,其实,这些公司都热切地盼望将版权需送到中国去。图书行业被网络冲击得成为夕阳行业了,但我们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却发现这里每天都是人潮如涌。中国和亚洲馆有些冷清,估计是文字阅读障碍造成的,也许文化需出,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度,还需要一些时日吧。

    我们住在市中心,闲暇时倘徉于美菌河畔,这条美菌河,河面宽阔,河水清澈,不时有游艇穿梭其间。沿河而行,有几只白天鹅和野鸭,对我们探头探脑,有几只大胆的,飞到岸上来,对着我们要吃食。我摊开双手,向它们表达了我们没有准备吃食的歉意。我夫人突发感慨说:“一个城市有水,就特别显得灵动。”有一列蒸汽火车突然闹出巨大的声响,吼叫着沿河岸铁轨缓缓而行,见到这样时代的火车,令我们大有穿越之感,实在希望上车体验一下。问了几位游人,我们来到了市中心,其实是在几座教堂之间空地,一个不大的斜面坡地上,我们小心翼翼走进一座教堂里,在长椅上安静地坐了一会儿,我在留言薄上写了一行字:“上帝保佑我们”署上我和夫人的名字。到了旅游景点,发现了几批同胞的身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的窗口打开,国人涌进世界的热情一直不减,每次来欧洲,只要到旅游景点,就会发现一批批的同胞的身影。从前有人评价日本人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中国人占住一个景点,往往一个个上去留影,一个景点下来,几十人上一个景点。而日本人则不一样,手上拿着相机,脖子挂着摄影机,“咔嚓”照过不停,这还不够,取出脖子的摄影机,围着景点摄上一圈,与中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夫人笑着介绍,现在老欧搞不清楚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因为中国脖子上挂着摄像机,手里也拿着照相机,比较从前的日本人有过之而不及了。如果硬要分别,就是中国人在一起咋咋乎乎,那个响声,基本上把欧洲人搞晕过去。她告诉我,有一家酒店发布了一则公告,中国旅行团在早上八点半之前进餐,如果大家希望安静进早餐,请在八点半后再来,因为中国人有完全不同的饮食文化。此公告一出,德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时德国传媒喧哗,大家以为是。以为是也没有办法不接受,现在欧洲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居不下,中国人来了,都是活动的钱袋,也许会给他们带一些商机,所以欧洲人对中国人又爱又无可奈何。

女儿的这座城

                                                      (穿过法兰克福市的美菌河)

    我们住在柏林市中心旅馆,还是一家四星级的酒店,没有进去时,按照中国的标准,还以为十分富丽堂皇的,住进去时,才知不过如此。我实在不知四星级酒店的评级,是不是欧洲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中国,四星级的酒店,肯定是大厅宽敞,房间也会豪华,但这里的四星级好像只是一家旅社,厅不大,还被酒巴占了大半,电梯挤在一个走廓边,上得五楼,进了房间,一个十分逼仄的小单间。房是一个大床房,两条窄窄的被子并排其上,卫生间其实就是中国一个快捷酒店的标准。这也就罢了,让我夫人生气的是,她在德国十余年住酒店,没有像这次一样受窝囊气的。一是它必须先在网上付款,这也罢了。来了后,要把信用卡复印一份,因为怕消费房间内用品不认帐。这也罢了,来到房子,刚住下不久,有服务员敲门,看起来是一个中东人,他结结巴巴地说,要看看冰箱里的饮品,是不是前住客用过,验证过后,慌忙离去。本来说好,第二天早上要女儿一块来吃早餐,需交十五欧便可,但酒店如此做法,早餐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也不要女儿来了。夫人当了十余年中国驻德外交官,第一次如此住酒店,当然这次是她陪我来法兰克福书展,与前面出差多有不同,但受这种气,实在忍受,她要去找前台的老板理论一番。夫人理直气壮,我却多少有点心虚气不正。忙劝之曰,德人酒店,你从前有遇到此番待遇耶。夫人回答无。我分析到,法兰克福这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又是一个中转城市,另外还是欧洲仅次于巴黎的金融中心,它还是一个旅游城市,因此,咱们的同胞来的绝对不少。对法兰克福所有行业都带来了机遇的同时,肯定也带了冲击吧。你想像下,你经过了德国多少城市,德国人守时守信,还遇事简单,不太会转弯子。我既而分析道,比如刚才那个结结巴巴的中东人,趁我们住下时,来看冰箱里的一点破饮品被前旅客动过没,是不是被咱们的同胞置疑过呢?这次咱们中国人来了,旅馆方面要当面验收,夫人听了,觉得我太过污蔑我们的同胞。我进一步推测之,你说从来不会被人复印信用卡,这次为什么被复印了呢?酒店看来对咱们中国人提防着呢。夫人听了,一下无语了,也就打消了与之理论的念头。我们住进了这个不信任我们的酒店,我们认为会做得比较其它欧人还要好,我们吃饭用刀叉不碰声响,我们用刀叉很是娴熟。我们吃饭时,如果要交流,都是温玉软语,比较欧洲人还要文雅。我们离开时,搞照欧人的传统,把小费放在小盘之中。我们离开时,把房间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我们没有负气拿雪白的床单擦皮鞋,也没有喝了房间饮料,指认是前顾客喝的。我们当然更没有与这里的老板和服务员大吵大闹,我们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

    回柏林时,酒店发信过来,要求给一个评价,被她打了75分,分是不高,话没有说透,肯定把德国人搞得云里雾里。本人说了这么多,绝对不想把德国人素质抬多高,把国人贬多低。对夫人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民族都在发展,都要经历,现在欧洲好像秩序井然,国人素质很高,讲文明讲礼貌,从前的欧洲未必也如现在一样。那个时候,欧洲的污染未必比较咱们首都强多少,比如现在美丽的莱菌河,不是被喻为欧洲的下水道么?再说美国,离欧洲遥远又怎么样,我看了一则资料,罗斯福总统有一个习惯,一边吃早餐一边看报,他看到制作火腿的工作,在露天广场进行,赤腿踩肉泥,场地上苍蝇纷飞,他正好吃着火腿,见了这种报道,把满口的火腿吐了出来。中国就处在这种发展阶段,又有什么办法,我们必须有耐心,要假以时日,让我们的同胞提高自己的素质。现在国外许多人讽刺我们的政府把看望老人和旅游行为准则都写进法律,觉得十分小儿科,其实不然,先不这样严格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把这些固定下来,怎么可以提高同胞的素质呢。夫人似乎嘟嘟囔囔说了几句,对我的歪理学说无强有力的驳斥,也就打住了。

    浮光掠影的看了法兰克福,与看过之后,来写写法兰克福就是不一样。我写法兰克福,以上理由让我写,其实并不充分。但我这么写下来,洋洋洒洒近万言,花上几天时间,其实未必有这个闲心闲情。但写了出来,还写得如此有激情,其实它与我的女儿大有关系的缘故。这次我来法兰克福,参加国际书展肯定是为了了却多年的一个心愿,但有一个一般人没有的收获,我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女儿,她在法兰克福上大学。因为这个缘故,本人对法兰克福认识有了本质的变化,比如说,本人详细了解了法兰克福的历史和文化,对它诞生的两大伟人更加推崇备至,还有对这座城市被摧毁到了80%,半个世纪就有了如此的再生能力钦佩之至。嘿嘿,话不必说得太冠冕堂皇了。我告诉女儿,这个法兰克福,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三个城市,一是你的出生地,南京这个城市,它使你出生并成长的城市,使你完成了小学时代,但都是在你那个严厉之极的妈妈督促下进行的,那个时候,我常听到你妈妈对你吼叫:“快,动作快!”第二个城市则是柏林,它使你完成了你的中学时代,这里,你从中国的一个小学生,来德国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德语,一切从头学起,许多事情,自己逼自己,妈妈也在逼你适应这个环境,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和奋斗的记忆。而第三个城市则是法兰克福,它则是你完成大学的城市。这里,一切按你的意志,一切按你的想法去进行,没有太多的人干涉你。这个城市,从多个方面,是你自己的,这个城市难道不值得你热爱和为之努力吗?女儿接受认同了我的思考。

女儿的这座城                                                     (女儿学生宿舍房门小窝)

    女儿表达了我对法兰克福这个城市定位充分的肯定,她告诉我,这个城市她已经十分热爱了。这里不同于南京和柏林,她什么都依靠这位博士和外交官妈妈对她打理一切,而法兰克福则是她自己的,她独立在这里打拼,她独立在这里完成学业,还有,也是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打工赚钱,把自己的小窝慢慢地衔起来。她告诉我,她十八岁就希望独立,在柏林的一个中餐馆打工端盘子,如果客人给了小费还必须上交老板,每个工时只赚6个欧元,每天要做十多个小时。到了法兰克福呢?她给人看过小孩,每个工时7个欧元,给展会看过夜摊,每个工时7个欧,她妈告诉我,看了一个星期摊,赚了一部手机给她妈妈,这个手机成了她妈妈无比自豪的礼物。给一个福建的公司和温洲的公司在会展做过翻译,先看摊赚钱不会多,现在做上了翻译,则有大不同,每天至少是100欧元了,慢慢地涨到了120欧元。女儿说,有些老板实在是蛮丢人哪,比如包一餐午饭4个欧,他们硬是要把饮料退掉,少一个欧,讲来讲去要她翻译,别人硬是不同意,实在太丢人。嘿嘿,这未必丢人,赚钱不容易呀。比如她说,她自己要挣一套房子,不会靠别人养话,我听听而己,未必那么容易。这次女儿在法兰克福书展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5天是每天150欧,雇用她的是一个台湾女老板,尽管知道她开的价比较高,还是用了她。几天下来,她用德语、英语和汉语交叉与英国人德国人还有亚洲人交流,卖了许多台湾人的产品,甚至把女老板的画册也卖了不少。让这位台湾女老板无比欢心,告诉她要明年过来,依然找她做翻译。付工钱时,多给了100欧。这对女儿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所以,她信心满满地说,她今后要自己挣一套房子来,还有要把奶奶接到欧洲住上一阵。我不忍说破,打工和出校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偶尔的机遇与真正进入职场是完全不同的。但法兰克福给了她信心,这就足够了。

女儿的这座城

                                                   (建于上世纪50年代学生宿舍楼)

    我和她妈妈来到了女儿的学生宿舍,一个窄小的电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电梯是德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产物,只能乘4个人。出电梯来,一个长长的走廓,两边鸽子笼似的学生宿舍。走到一个厨房对面,有一个门进去,小走廓分设两个房间,对面是一个英语国家的女生住着,她的房间门上贴了一张中国画,走进去,就是她的小窝了,就是按她意志布置的小窝。她妈尽管开学前帮她找过房子,但这个房子却没有来过。在这个做事严谨的妈妈看来,这个房子实在是太凌乱了,几乎下不了脚。开门就是衣架和鞋帽,旁边则是一张小床,告窗处是一张小桌,桌的旁边有一个洗脸池和一个小冰箱。妈妈说,正确的摆法,可以腾出许多空间来的。女儿说,这样摆法她非常喜欢。妈妈说,比如说书应该放在一排,不亦每层都放一点,女儿说,这个我比较习惯。我力劝她妈妈,按照小孩的习惯来吧。女儿描述刚进这个房间时,除了一张床和一个小冰箱外,一切都没有了。这房间里的一切,都是她一点一点衔回来的,像小鸟那样。对这里的一切,因为劳动因为辛苦因为一点一点自己寻找而来,便特别有感情就特别有感觉。我们在这个小房间,坐了两个多小时,她妈妈至少有三次的冲动要来整理这个凌乱的房间,终于忍住了。我来德国时,她奶奶托嘱我,要把女儿上学和住所都看清楚一些,回去给她讲讲,所以我把这个小小天地拍了许多照片,特别一张她与她奶奶的合影。女儿告诉我,她奋斗五年,就可以带奶奶来住一阵了。

女儿的这座城                                                   (学生食堂的午餐)

    从女儿宿舍坐4站城际列车,我们到了女儿就读的艺术系。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于上世纪之初,以歌德命名。现在有3万多学生,是所综合性的大学,分为多个校区。我最初了解这个大学,其实是因为法兰克福学派,这还是多年前在大学了解的,早已经忘了,现在到了这里,才恍然记得这个学派。我们先在艺术院系的学生食堂吃午餐,是女儿请客,她先和我买来两份午餐,一份给她妈,一份给我,我的这份类似中国的杂酱面,只是面是一种锯形面,加上猪肉酱。她妈的午餐则是一块鱼条加一些土豆之类。我们就乎乎拉拉吃了。女儿带着我转校园,我们先到她上课的教室坐了一会儿,我也感受了一下学生生活,然后围着校园转了一圈。再走到马路对面,去大学图书馆看了看。我在这所校园,照了几张相,因为女儿的缘故,我热爱这个城市了。

    我对孩子的幼年记忆深刻,她终于长大了,有了自己努力拼搏的城市,在我眼里,她似乎永远长不大,但她确实长大了。我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法兰克福这个城市就是提醒我这一点。

    这个城市,我因为女儿,十分热爱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