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于两个世纪之间的盼望

(2009-04-05 11:37:07)
标签:

二小时

四十分钟

的里程

盼了

二十年

杂谈

分类: 如实写作

    跨越于两个世纪之间的盼望

    我出差可谓多也。年轻时,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甚至在二百多城市跑来跑去。大多的时间与火车打交道,因为工作赶路,往往有时会用站台票上车,多时站到列车的过道里,睡觉时甚至钻到座位底下(我现在无法想像钻到座位下睡觉)。后来,去过十几个国家,乘坐过各种样式的列车。与列车打交道,之于我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有一辆列车的开通,却让我梦绕魂牵,企盼于两个世纪之间。它终于在200941日开通。这就是在南京至武汉的动车组。南京到武汉,只需不足三个小时行程。这有点让我不可思议。这一段时间,我正在华东地区出差,掐好时间,希望能赶上41日的头班车,但天不遂人愿,我只能赶上42日南京到武汉的动车。

     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较频繁地往返于宁汉两地,起初是乘坐往返于长江中的大船,我还记得有一艘叫“江汉号”,在长江行驶时,远岸可以看到这几个字,相信船身的字体,定是几米见方。它高约三到四层,加上船底层和船的顶部,像移动的一幢幢高楼。泊岸前,那些迫不及待的人们,会纷纷站到船舷上,黑鸦鸦的头颅,像被关久了囚笼中的鸡们,伸长的脖子,企盼着快点得自由解放。我之所以这样描述船的情形,只是它们巨大船的身影似乎永远消失于长江历史记忆之中了。我把这些记忆向一些80年后90年后描述下,也是对快速发展的时代一种贡献,也莫名滋生出一种历史的责任感来(吼吼)。因为从武汉到长江是下水,行船需要38小时之多的时间;如果从南京返回武汉则是上水,需要48小时了。如此往返一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我必须好些饭食,还要准备书籍,把这样漫长的旅途时间打发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些大巴开创先河。从湖北麻城跨省于河南潢川一带,进入安徽,再进入江苏。特别是在湖北河南一带,均是两省的边远地带,因得不到及时开发,路况极差,马路基本上是土路。因为大车走得多了,泥巴土路被挤压熟了。车行于马路之上,如同船行于波浪之中,那种大幅度的摇摆,就像海涛要随时把船身拆卸四分五裂一般。每次乘坐,总要拼足了勇气。也许路程只需十多个小时,因为路况难以预料,往往走上二十几个小时。某年妻子从南京返武汉过春节,走了两天还无消息。那时又没有手机可以联系,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家里团团转时。我尚幼的女儿,向我证实灾难已经发生了。她告诉我说,我听到了屋子后的乌鸦在叫唤。幸好这不祥鸟鸣叫是女儿臆断。

    慢慢地,有一道路开通了。就是从湖北黄石,经黄梅进入安徽,走合肥外环,进入江苏,再回南京。当时三省修路,可以判断,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划。有的路段是修修停停,有的路段是旧路翻新,当然也有的路段会出现如动漫画中,黑黝黝飘带画上雪白路线,当我们尚来不及兴奋,这样的现代化路程便嘎然而止。

我从走熟的北线转到南线,许多日子还不习惯。就像一个准备长久走山路的人突然转到平川路,无山可爬无险可涉之时,觉得憋足的勇气和提升的悲壮感,无法得到发挥一般的若有所失。这条路,也在断断续续走了许多年,起初抵达的时间依然得不到保证,一是路况的问题,二是大巴们利用久了,又旧又破,常常在路上抛锚。我应该是较早用手机的一批人。第一次带手机上路,兴奋而不安,希望手机突然响起,又恐惧被车内人听到。到了大巴休息点,我感到手机无用武之地,转到一个无人之处,便给家人报了个平安。那知妻子一听,很严厉的说:“谁叫你打手机的,被坏人知道了怎么办。”我听了,赶快收线,怏怏不乐。

这条路先是湖北地段修修补补,我们的大巴走走停停,又是安徽地段不时开肠破肚,使我们所行之车绕道而行,再就是合肥至南京的较早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面整整修,我们只好挤在一边,大大地影响行程速度。总之,南京到武汉,我们终于看到了600公里的路标。晚九点乘大巴,早五点左右可到。如果开车前往,快时只需6小时。不仅人较辛苦且开销不小,我前不久开车往返,600公里则需要1025元。

从前,我在南京办书店时,老家人也纷纷前往华东一带去做各种生意。从汉至宁乘车的亲朋好友渐渐地多了起来。于是,便会交流经验,为节约路资,找购票捷径。从南京到武汉,如果在汽车站购票,须票价二百多元,我们每月往返一次,对于工薪阶层,是个不小的开支。我每次从武汉回南京,在狮城名居的加油站上车,只需100元的票价,而从南京返武汉,小弟会把我送到桥北加油站,多时返汉只需80元即可。讨得了便宜是不假,但都是买剩下的铺位,多是在厕所边上,难闻的气味使人彻夜难以成眠。

从去年起,陆续有人告诉我南京到武汉开通直线火车之事,最早告诉我这一消息的是在海口的一同工作过的周瑞平先生,他说只要四小时,是春节前开通。但2009年春节根本没有任何消息,长久往返于宁汉两地的奔波,使我对四小时的神话不怀希望。在三月间,武汉和南京两地的熟人,对我陆续地议论此事。我也盼望着,到了三月底,消息得到了证实。从上海返回南京,到了书城,见到同学诗人周俊,他笑笑对我说,呀,下人同学会,我们就到武汉去开,归你安排。在日本买了房子的李秀娟,是我们这么多年的好朋友,她毫不犹豫的说,5月份计划来武汉,住上几天。还有一些朋友和熟人,大家一直说,南京到武汉3小时呀,你要邀请我们去玩。我从未想过,年迈的岳父母会有机会来武汉住上一阵。如果一个家庭,岳父母都没有来过,显然是不完整的,有了这个动车组,我要求他们在夏天时,来我这里住一阵。

跨越于两个世纪之间的盼望

42日终于到了。我一岁半最小的侄女冯雅涵,她第一次乘火车,就十分幸运的乘上了南京返武汉的动车组。这之于我们这个家族,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她估计是第一次出现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却不怯弱而显得好兴奋。在候车室到处转转,见妈妈不在,用突兀的声音,对着一个个女性叫“妈妈”。

进站上车,到了站台上,我问了好几位立在列车停靠线的工作人员,这趟动车在武昌站停吗?居然他们皆不知道,显然这第二天开出动车,他们尚不及熟悉,不知者不为错吧。

车行至合肥,不足一小时,过合肥,走了一小段后,就不断地过山洞,好像这条路就是从大别山经过的一样。我似乎明白了,这条铁轨迟迟未修建的缘故。我们国家一直重视珠江三角洲开发,重视长江三角洲的开发,现在重视西部的开发,却有些忽视了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所以南京至武汉这一不长的铁路,让我滋生出了如此多的感慨。我甚至相信,这条东西不长的铁路线,对拉动江苏、安徽和湖北的经济将大有好处。

过了几个山洞不久,播音员告诉我汉口站到了,要准备下车,其实南京到武汉只有二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这二小时四十分钟的里程,如果从上个世纪的1989年代算起,跨越了两个世纪,我足足地盼了二十年。

跨越于两个世纪之间的盼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