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大地震·生命奇迹(七)今古传奇·纪实版

(2008-05-29 08:07:30)
标签:

生命的

最后

时刻

听见了

儿子的

呼唤

杂谈

分类: 如实写作

奇迹档案二十一——139小时:爱让我们超越死亡

 这不仅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是爱的力量,支撑着一对患难夫妻超越废墟下的死亡,迎来获救的曙光

 地震前,33岁的唐雄与30岁的谢守菊夫妇结婚三年,过着恩爱而平静的日子,一个在北川县中医分院当外科医生,一个在该院任妇产科医生。地震中,被埋三天被海南省地质灾害紧急救援队率先挖出的谢守菊安然无恙,在通知了搜救队丈夫被埋地址后,她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医生,在丈夫没被救出来之前便毅然转身投入到紧张的救护工作。18日上午9点15分,唐雄被成功救出。此时他被埋在废墟中近139个小时!

得知丈夫安全获救后的谢守菊显得异常高兴,但她却永远无法忘记在黑暗中度过的分分秒秒。“那天,我午休起床准备去上班,当时我以为我老公已上班去了。走到客厅时,突然间地动山摇,我第一反应是大地震了,抓起眼镜往地上滚,几秒钟时间我眼前就一片漆黑了。”被埋住之后,冷静的谢守菊开始四处摸索以确定所处的位置和环境,“我听到外面很多人喊救命的声音,其中一个声音特别熟悉,‘我是唐雄,我们被埋在一楼了……’我才知道原来老公还在家。”于是,废墟中的夫妇俩开始互相鼓励。

“为了保存好体力,我们说好头两天由我老公负责喊救命,从第三天开始再由我喊。我摸到原先放在茶几上的一小袋豆腐干,里面还有吃剩下的5小块,于是我开始慢慢地吃这5小块豆腐干。然后摸到一个杯子,用来接自己的小便放在旁边,渴了就喝一小口。由于老公的位置离我比较远,我没有办法把豆腐干给他送过去。”第二天,他们照着第一天的约定互相叫着名字,唐雄负责呼救,等待救援队伍的到来。

5月14日下午3点,海南省地质灾害紧急救援队来到了他们夫妇俩被埋的位置,在搜救过程中首先发现了还存活着的谢守菊。“他们发现我的时候我头上顶着沙发,沙发上承受着四层楼的石板,那个时候不能强行将沙发移开,否则石板就会马上垮塌下来,于是搜救队员将沙发的扶手锯掉,然后在沙发上掏了个小洞,刚允许我能翻身,就这样,他们把我从这个小洞里拉了出来。”刚从废墟中脱身的谢守菊让所有救援人员异常震惊,她完全能自己站立起来,神志清醒,并告诉救援人员自己的丈夫还在里面以及他所处的位置。当她被救援人员护送离开废墟时,她对着丈夫所在位置使劲地吼:“很多部队都来了,我已经出来了,相信我,我一定会救你!”说完这话,谢守菊立即将丈夫拜托给救援人员,转身报名参加医护队伍。

第四天早上,她洗了洗脸又去救护现场了。“我那天根本没去老公所在的地方,我坚信他活着,因为我从我们互相的喊话能够判断他的生命体征非常好,加上那天二炮已经把路打通,大型挖掘机可以下到搜救现场,我就放心地把营救老公的任务交给救援队。”

到了第五天,仍然没有搜救小组把唐雄救出来,其他救援小组在努力多次后都宣布失败,谢守菊开始着急了。

得知其他搜救队无法把丈夫挖出来后,谢守菊就着急地冲到县城里想找到当初救自己的海南援救队,“我一路上四处寻找,看到一个背影很像救我出来的队员,走近一看果然是他,于是就央求他帮助我救出我老公,当时我还坚信老公活着。海南的救援队伍于是就和我一起下到现场,用生命探测仪一探,我老公的生命体征还很强,当时我就觉得一定会把他活着救出来的。”但经历了地震后的她第一次绝望,“17日下午3点,救援队员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命令所有人立即撤离北川县城,说是上面的水坝要垮了,当时我哭得心都凉了,守了那么多天的希望完全破碎掉,那是我地震后第一次绝望。”

“今天上午(18日)6点一过,我就跟着海南救援队的王局长等一起下去了,8点左右有一次比较强烈的余震,我一直祈祷废墟千万不要再坍塌了。”经过近3个小时最后的切割清理,被埋在废墟中已经139个小时的唐雄被救了出来,当时现场一片欢呼。因为振奋而痛哭的谢守菊对着唐雄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已经被救出来了!”身体虚弱但意识清醒的唐雄艰难地说出:“谢谢!”

“我要入党,还要生个孩子。”唐雄出来后表达了他的两个愿望。当时看上去他很憔悴,但是没有多大伤。

18日10时50分,唐雄被送到绵阳市中心医院。

呼吸困难,重度挤压伤,血钾急高,肺功能衰弱,软组织坏死——六天六夜在黑暗里的煎熬使唐雄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已衰竭到了极限。

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东介绍,唐雄还没有脱离危险,未来几天我们还在跟死神争夺唐雄。一点点的细菌都有可能将他击垮,死神随时再次将这个微弱的生命推向死亡边缘。

16时30分,谢守菊终于又见到了丈夫。她看不到丈夫的脸,因为怕强光刺激,医生一直用布蒙着她的眼睛。她扑到丈夫的床前,用她那无限温柔的声音,重复着那六天来已经重复了几百遍的话——坚持,坚持下去。她告诉丈夫最好的医生在给他治疗,武警总队的领导,海南救援队——都来慰问他。

听到爱妻的声音,唐雄动了动手指。也许是想握握妻子的手,因为害怕细菌感染,谢守菊没有去握丈夫。

劫后余生的谢守菊深情地看着病床上的老公说道:“我觉得以前我还不够关心我老公,以后,我会对他更好更好。”

 奇迹档案二十二——140小时:北川一82岁老人获救

 屋角一张床上躺着一位老人,被蚊帐遮住大半个身子,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床上有人

 18日, 汶川地震后第6天,吉林省消防救援队继续在北川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倒塌的办公楼等处展开搜救。

8时许,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杜守良就带领20名搜救队员,赶往北川县擂鼓镇进行拉网式生命搜救。

此前,已有几支搜救队对擂鼓镇进行搜索,该镇大部分群众已经遇难。

10时40分许,搜救队员韦友在一小巷深处一危楼搜救时,隐约听到一些响声,危楼周围楼房都已坍塌。“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韦友立即穿过瓦砾堆,钻进危楼。仔细搜索后,他发现屋角一张床上,躺着一位老人,身上已被蚊帐遮住大半个身子,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床上有人。

听到消息后,副总队长杜守良急忙跑过去。老人已经昏迷,无法言语,但仍有微弱的呼吸。“奇迹!老人还活着,快拿水来!”杜守良立即给老人喂了一点水。喝过水后,老人慢慢清醒过来。随即,搜救队员对老人的伤口进行了处置,并迅速组织队员用担架把老人抬到当地医疗站。经医护人员救治,老人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被救出的老人叫刘孝生,今年82岁,由于半身不遂,地震后他就被困在危楼内。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已多日没有进食、没有喝水,生命垂危,但老人坚强地挺过了140小时,等到了细心的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的搜救队员。

 奇迹档案二十三——146小时:军医两次爬巷道送营养液

 地震后,稽征所七层楼的房屋瞬间倒塌,沈培云就这样在睡梦中被活埋,而这一“睡”就是近146个小时

 18日下午3时,离地震发生已过去了145.5个小时,当更多人对被埋在废墟底下的亲人的生死感到绝望时,从汶川映秀镇传来了惊人消息:52岁的稽征人员沈培云被成功救出,他完全清醒,身上没有发现有较重伤处。随后,沈培云被紧急送往成都军区总医院进行抢救,医生诊断后称其生命体征非常正常,活下来的希望很大。

17日中午,在映秀镇水电厂垮塌的宿舍下,沈培云已记不得被埋多久了。此时他的心理防线正在慢慢崩溃,身体也越来越虚弱。“XX,你还在吗?”沈培云听见有人在呼唤一个同事,“救命!救命!”他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这两个字,生存的希望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大声呼救。

没过多久,沈培云听见了一阵纷乱的脚步声,声音也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你还好吗?我们马上来救你,呆在原地不要动!”这句话他听得十分仔细。他看到了生存的希望,高兴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很久才从嘴里蹦出一个“好”字。紧接着,他听见头上传来乒乒乓乓挖掘的响声,他躺在黑暗的废墟里一动不动,脑子里开始想象见到阳光。

沈培云被发现后,几十名救援官兵赶来进行救援,第三军医大西南医院的杨战宇和其他医生一起赶来实施医疗救援。现场垮塌的楼房有七层,楼层大部分都已坍塌,沈培云被埋在了最下面。因为害怕发生二次坍塌,救援人员并没有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救援,而是选择用铁锹和双手向下掘进。

这时,沈培云已经在废墟里呆了140个小时,没有水喝、没有东西吃,由于脱水,此时的他已经很虚弱。为了保证沈培云能保住性命,杨占宇等4名医生决定为沈培云送去营养液,并作心理干预,在救出他前,想方设法让他挺下来。

“我下去跟他谈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教授杨占宇主动提出要亲自下去鼓励沈培云,在消防队员的帮助下,他第一次进入废墟巷道里面。

“你脚能动吗?”

“下面麻了,不能动,只有手能动。”

沈培云微弱的声音让杨占宇心里很难受,他发现此时的沈培云脸上、眼睛里、头发上、嘴里已经全是泥土,杨占宇帮他把嘴里的泥土弄出来,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营养液管子递给他,一滴滴救命的营养液,顺着一根4米多长的软管,流进了他的嘴里。

“我在这里呆了多久?”

“你睡了不到两天呢。”

喝完营养液之后,沈培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自己的处境。为了不惊吓到他,杨占宇说了善意的谎言。挖掘过程中,杨战宇不停地和废墟下的沈培云对话,不断鼓励他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沈培云的精神一直很好,说话声音也很有力,这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欣慰。

14时,杨占宇再次进入洞中,给他鼓励。15时36分,救援人员在向下掘进约4米时,沈培云的身体露了出来,这时全场人都沸腾了!救援人员双手加快了速度,一块块水泥块被掏了出来,沈培云被成功救出。从被发现到成功救出,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小时,而从地震发生那一刻算起,时间已过去了差不多145.5个小时。

18日下午4时,沈培云被直升机直接送往了成都军区总医院接受抢救。当他被送到医院时,还能和旁边的医生进行对话,思维也非常清晰。

下午7时,记者在医院ICU病房看到,沈培云正躺在床上接受输液治疗,眼睛处蒙着一块纱布,监测仪器显示其血压和心跳都很平稳。“你要坚持到下午,我们都在支持你。”不久,病房里出现了一大群前来看望他的人,其中有一名叫玛丽亚的外国女孩。玛丽亚看到电视后专门跑来看他,他的妻子和侄儿也赶了过来,在病床边陪伴他。此时沈培云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用哽咽声应和着。

据主治医生肖贞良介绍,因长时间被埋,沈培云严重脱水、体力消耗也非常大,身体非常虚弱。但身上并没有严重外伤,从目前情况看,其生命体征一切正常,生还的希望很大。医院已为其作了各项体检,等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将会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其身体状况进行治疗。

 奇迹档案二十四——150小时:长达56个小时的援救

 虞锦华的下肢被水泥板挤压坏死,奄奄一息,挡道的遇难者遗体也可能危及她的生命。营救工作再度陷入困境

 在被埋现场实施高位截肢手术后,映秀水电公司职员虞锦华于18日20时10分被山东公安消防总队成功救出。自汶川大地震发生至脱险,虞锦华已在废墟中埋了150个小时,救援人员对她的营救也长达56个小时。

“虞锦华的存活简直是一个奇迹。她被埋在废墟中长达6天多。”在现场指挥的山东消防总队副总队长陆长春说。

16日上午8时,山东公安消防总队在映电公司办公楼废墟里发现了生命迹象,立即在该地段展开了搜救工作。虞锦华被埋在六层水泥板下,里面乱石、水泥柱交错,营救人员很难判断承重部位。“万一出错,一个乱石落下,她的生命就会出风险。”山东消防总队青岛支队参谋长陈爱新说。

为了保证虞锦华的生命,营救人员先后采用了5个不同方案。“我们分别在虞锦华被埋处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都进行了尝试,但由于余震不断、废墟内结构复杂,几次努力都没有成功。”陆长春说。

营救人员最后采用的方案是从废墟上方打探洞。压在虞锦华上方的水泥板被逐层打穿。探洞打到5米深处,营救人员已经能和她直接对话。但虞锦华下肢也已被水泥板挤压坏死,奄奄一息,同时,她被一具遇难者的遗体挡住,拖出遗体导致的尸水漏泄可能危及虞锦华的生命。营救工作再度陷入困境。

17日23时30分,天空下着雨,陆长春在营救现场召集营救负责人、医护人员紧急开会,决定扩大探洞,挖出挡在前方的遗体,对虞锦华进行现场截肢手术的方案。

“迟一秒就多一秒的生命危险。从现场情况看,挖开虞锦华腿部上方的水泥板耗时会很长,而且极有可能引发探洞塌陷。”现场营救的救援队长马刚说。

余震引发的塌陷令营救工作进行得极其艰难,探洞一度从40公分缩小至20公分,营救人员也时刻面临受伤的风险,但救援人员并没有放弃。18日18时,挡在虞锦华上方的遇难者尸体终于被完整挖出。医护人员进入探洞对她进行了现场截肢手术。

据介绍,探洞底部只有1平方米,来自广东的医护人员就在那里对虞锦华进行了高位截肢手术。由于探洞极其狭窄,对虞锦华的手术进行了近2个小时。

虞锦华被营救人员抬出探洞后,救援人员又在废墟下的开阔地围成一圈,医疗人员对她进行了急救处理,尔后被送往第三军医大学在映秀设立的医疗点。

 奇迹档案二十五——164小时: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听见了儿子的呼唤

 164个小时的生死等待,儿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此时,生命垂危的大姐仿佛是听见了儿子的呼喊,手指轻轻动了一下

 19日10时30分,距离全国人民默哀的时间还有4个多小时,从绵竹汉旺东汽厂的废墟之中传出了一个令所有人为之振奋的消息:战士们在废墟里发现了一位妇女,而且还有生命体征!此时,这位50多岁的大姐只剩下头部露在外面,四肢以及躯干全部都被掩埋在了砖块瓦砾中。

“还活着!救人!救人!”战士们呼喊起来!很快,上百名战士跑了过来。由于担心伤到虚弱的王华珍,消防战士们放弃使用工程器械,纷纷用双手抬走旁边的水泥板。而此时,王华珍虚弱的一句“我想喝水”,更加让战士们为之振奋!

大家铆足了劲,好几位战士的手都挖出了血,然而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几百斤重的水泥板,两名战士抬着就走。

上午11点09分,在地震中被埋了整整164个小时的王华珍终于被抬出了废墟。此时,几乎在场所有的人都流着泪,向这位坚强的大姐致敬!废墟之上,一位20多岁的年轻战士站直身子,含着泪面向这位创造了生命奇迹的大姐,举起手敬以军礼!

此时,早早守候在一旁的医务人员急忙对王华珍展开了现场急救,由于她已经支撑到了生命的极限,呼吸微弱,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妈!妈!”此时,一直守候在旁边的王华珍的儿子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164个小时的生死等待,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此时,生命垂危的大姐突然动了一下,仿佛是听见了儿子的呼喊,手指轻轻动了一下,然而,接着就休克了。

3名医务人员立即轮番对王华珍展开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然而,这位母亲最终还是因为肋骨断裂、血气胸等严重伤势,经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世。

参加救援的战士们哭了,医务人员哭了,志愿者也哭了。“这么多天都挺了过来,为什么又这样就走了?”当人们看到了王华珍面带微笑的脸庞。这一刻,人们终于明白了,大姐是如何创造了这个生命奇迹?因为,她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家!

请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164个小时的巨大折磨,164个小时的生死等待。尽管王华珍大姐去了,但她无愧于伟大母亲这个称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