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叔弑侄三位弟弑兄三位楚灵王好细腰楚平王掘墓鞭尸狼渊之战 |
分类: 书渡年华 |
在楚国近八百年历史中,僭越篡位者有据可查的至少不下于七例,其中叔弑侄而代者有三例。
公元前约九、十世纪之交,周孝王时代,周王室渐渐衰微。楚国第四代君主熊渠趁机扩张。兴兵伐庸、杨粤,以及鄂地。熊渠还分封三个儿子为亶王鄂王越章王,封地皆在楚蛮僻地。到了周厉王时代,厉王以其残暴著名,尚欠与之抗衡实力的熊渠畏惧周王室讨伐,撤消三子王封号。熊渠死后,长子早夭次子挚红继位。挚红死后,其子继位。三叔执疵弑杀侄儿而代立,即熊延。
第三位叔杀侄儿而代立者是楚灵王。公元前545年,楚康王十五年冬,楚康王驾崩,楚康王子熊麇继位,是为郏敖,康王二弟王子围为令尹。类似于楚成王幼时的令尹子元,此人除了狂追文夫人外,缺少半点狼子野心,终为天下笑。这时的郏敖幼年,实际军政大权掌握在王子围手中。
康王二弟王子围看来吸取了文王之弟子元历史的教训,他是打定主意觊觎王权的野心家。公元前541年,郏敖四年春上,王子围与晋、齐、宋、卫、陈、蔡、郑国的大夫,许、曹国君会盟于虢,他的野心在国际间也昭然若揭。《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王子围公然使用楚王的服饰设施,这件僭服之事让各国代表认定了王子围必篡位而代立,果不其然,这年冬季时机终于来临,王子围前往郑国,尚未出境听闻郏敖生病,立即返回借“入问王疾”,以其冠缨绞杀郏敖。
弟弑其兄也有三例。公元前822年,周王室因为周厉王出逃,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朝政暂由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史称“共伯和干位”。周王室出现了暂短的“中兴”现象。就是说周宣王初立不久,决心“复文武之境土”。
此时,楚国也恰逢熊霜时代,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循。”楚国正紧张地进行争夺君位的宫廷内斗。楚国有些习俗与中原大不同,比如左为大,而中原则右为大,再比如立幼为君。楚成王为了效法中国立长为君,白白丢了王命。据《左传·文公元年》记载“楚国之举,恒在少者。”被认为是母系时代的遗留,因楚位于蛮荒之地,必有落后于中原文明之举。所以,熊霜后才会古怪地产生“三弟争立”事件。
屈原在《天问》中写道“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意思是说,熊恽杀堵敖而自立,何以忠直之名愈高?楚文王伐黄返回而驾崩,堵敖继位,也不过是十余岁的孩子,而熊恽更是年幼。他们转入宫廷斗争中,完全是被贵族朝臣所操纵。但客观上,楚成王成了杀兄篡位者。
公元前516年,楚康王、灵王时代,楚国政局极为不稳。如上说,郏敖四年,康王二弟子围绞杀了郏敖,代立为王,是为楚灵王,此君就是楚国以好细腰出名的那位君主,搞得宫中多饿鬼。楚灵王十一年冬,发兵去攻打吴国。正值大雪飘飞,士兵们只着单衣铁甲,于寒风之中执兵器。楚灵王头顶皮帽,身穿皮衣,足踏锦靴,立于中军帐前吟诗赏雪,连叹“好雪”。使兵士们身心俱寒。次年,楚灵王领兵围攻徐都时,楚康王三子平,四子晰、五子弃疾,如法炮制楚灵王十二年前的一幕,发动了宫廷政变。政变成功后,分配权利以年龄长幼来进行。便推楚康王三子平为王,四子为令尹,五子为司马。
因楚灵王生死不明,五子弃疾利用这个政局动荡之机,图谋置三、四子于死地。诈称楚灵王驾到,郢城便骚动不安,子干和子晰吓得双双自杀(另说被弃疾杀死)。弃疾代立为楚平王。楚平王更是史上有名,夺自己的太子秦妇,后世唐明皇是不是从中得以无耻的参照不得而知。杀伍奢及子伍尚,伍子胥逃奔吴国。楚昭王时,伍子胥率吴军破楚,掘墓鞭平王尸,一代君王落得如此鞭尸下场,惟楚平王尔。
父王死之前要吃熊掌,儿子不同意,父王便很生气,上吊而亡。这是幼年本人从祖父那里听来的楚王传说,他把这件历史事情讲得温婉而少血腥儿。想想做少儿的确不错,只要是对孩子讲出事情,即使再过激烈残暴之事,一经童话抚恤,也会坏得美妙和得体。
《史记·楚世家》记载这次宫廷政变的详细始末。楚成王因楚国多立幼为太子,为了与中原风俗接近,决定立长为太子。斗勃(子上)当时是成王的令尹(相国)。子上当即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一是楚国立嗣,多为少子,且成习俗,历代较少改变。他作了一些铺垫,便话锋一转,加重语气说,商臣有着黄蜂一样的眼睛,是不是眼珠凸出?丑恶难看,还是黄蜂蜇人眼更显出本性凶残来,我们无法判断,至少是他不是面善之人。子上进一步形容,他说话声音有如豺的厉嚎,这种人必定性格心狠手辣,如果立为太子,必定后患无穷,以至造成国家混乱。楚成王以为子上对商臣多有偏见,没有听从,依然立了商臣为太子。
商臣得知相国子上曾力阻立他为太子,便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这不,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前627年,晋楚两国开战。楚军抵泜水以南,与晋军隔河相望。晋军大将阳处父并不想与楚国正面冲突,便派使者对子上(斗勃)诈曰:如果挑战应明火执仗,请不要趁对方军队过河袭击对方,最好各退三十里。子上误判晋军是诱激楚军渡河,乘机袭击,同意先退兵三十里。晋大将见楚军退去,便告知自己的将士,楚人已经被我们强大的军威震慑,吓得败逃而走,晋军装着凯旋而归的样子回国。这时,楚军退了三十里后,久不见晋军,才知晋军已经使诈撤回。这时楚国国内谣言四起,太子商臣趁机诬告子上,说他贪生怕死,被起晋人吓破了胆,不敢与晋军开战。
商臣便快速行动,极尽讨好之能把江氏请到太子宫殿里,毕恭毕敬地迎拜,尽礼仪之周全,生怕有半点差池。哪知酒过三巡之后,商臣的轻狂劲就显露出来了。他再也不向江后尊酒献菜,与潘崇等人谈些另外的话题,冷漠江后于一旁。这还大算,他大谈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了,就不应该继续活下去了,因为美不复存在,活着只是污染环境。他特别列举自己的姑妈,年轻时是多么貌美惊人,现在这个样子呢?实在是肥得让人惨不忍睹呀。江后进太子宫殿之前,被商臣待侯得飘飘然,哪知几杯浊酒下喉,商臣本性暴露,这几乎让这位姑妈大跌眼睛。她被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搞得如坠云雾之中,也被深深地伤害和激怒了。江氏跳将起来大怒而去,高声叫骂商臣。这样的轻狂之徒,怎能执掌社稷?难怪王兄要废尔立职为太子的!
第二天,商臣以楚成王暴疾驾崩诏告天下,名王言顺的继位。
楚国历史上几位篡位者,如熊延、熊通以及楚成王,王位来得并不一定光彩,但都为楚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楚武王,被后世评价甚高,而淡漠了他的王位合法性。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楚武王的敢作敢为,没有楚成王的不遗余力打通中原,就没有楚庄王“问鼎轻重”成为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楚穆王弑杀篡位之举,就是在当代的我们看来,依然令人发指。但从历史功绩来看,他也是大有可取之处的君王。公元前624年,也就的商臣当上国王的二年。他见秦、晋两国互相讨伐,灭了江国,应该是他姑妈嫁的国家。这个江国是晋国属国,而国王乃本秦姓。晋秦大战无法分身之时,楚穆王看准了这个机会,吞并了江国。江国改设为县级单位,楚国把在淮河两岸控制的息、弦、黄、江等国和地区连结成了一个整体。
另据《左传·文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615年,就是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一带,有几个小小封地上,一些割据的小氏族,有舒蓼、舒庸、等部落。群起叛楚,楚穆王当即立断,亲率大军镇压,叛楚势力土崩瓦解,楚国的势力从淮南一带,向江淮地区扩张。
我前篇关于说郑的文章中提到过,楚穆王亲率大军征讨郑国,在一个叫“狼渊”的地方(今河南许昌一带),不仅狠狠地教训了反复无常的郑国,还囚禁了郑国的公子坚,公子龙和乐耳,迫使郑国臣服于楚。返回途中,得知太子伐陈兵败,大怒。哪知打了胜仗的陈国人,被一场小胜吓坏了,忙备上贡品,前往楚穆王中军营中求和,楚穆王大喜。
楚穆王最大贡献在于,他为楚国贡献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一代霸主,就是楚成王之孙,楚穆王之子的楚庄王。
我们以今人的目光审视楚穆王的功与过时,我们依然无法淡漠他就是一位弑父窃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