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武侠小说中的奇幻问题

(2007-01-10 13:26:06)
分类: 书渡年华

关于武侠小说中的奇幻问题

 

近来,武侠小说中玄幻、剑仙等幻想元素的出现,导致了不少争议。我在天涯网上的一些文章,跟贴也有这方面的讨论。有时候接到一些电话,甚至是措辞激烈的直指我们把武侠带入了歧途。有一位吉林的读者,在我们刊发步非烟的《剑侠情缘》后,打来电话,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表达了他的愤怒。他认为,我们把武侠文学游戏化,把武侠文学幻想化,对武侠的创作起到了较坏的示范作用。淮阴的一个读者,以不让我申辩的口气对武侠奇幻化的问题进行了批判。

有趣的是,不管是网络上的留言还是读者的电话,提这些意见的人基本上是三十岁以上的读者。而且通过交流,往往也能够达到共识。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就这个问题集中回答一下。

所谓武侠中的奇幻化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奇幻作为外来词汇,并不指那种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它最初指西方基于架空与纸牌游戏规则的魔法幻想小说。而如果把奇幻当成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则在武侠之中,想象力达到超凡脱圣地步的,可以说不胜枚举。换句话说,这种超越现实的想象力一直活跃在武侠的血脉之中。

中国的武侠文化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后有唐宋传奇。唐宋传奇如《红线盗盒》、《聂隐娘》等作品,主角红线、聂隐娘能千里之外取人首级,化篾片为箭雨,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公案小说《三侠五义》等中的高人,往往也能沟通生死,瞬息千里,上山下地这些远超人力的行为在他们做来,仿佛信手而为。《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公孙圣、民国时期,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中昆仑和崆峒两派斗法,想象力之奇崛,今日的大部分幻想小说都未必比得过。对金庸、梁羽生等港台作家影响最大的武侠作家还珠楼主,他的代表作是《蜀山剑侠传》,里面充斥着飞天遁地的剑仙,这些剑仙甚至修炼元婴。台湾著名武侠评论家叶洪生有专著论述,并列举了多达几十位作家受其影响的痕迹。在港台新武侠的作品中,大量的小说具有“长生不死”、“元婴出窍”等极具奇幻色彩的桥段,包括古龙都未能免俗。

武侠版创办之初,我们曾经开过武当山国际笔会,因为涉及到武侠这本刊物的定位,我们请了新老两代武侠作家。比如当时很有名的冯玉楠、独孤残红,另外一批则是在网上非常活跃的网络武侠写手,在武当山期间,争吵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后来我们在最终取舍时,偏向了网络写手。我们注意到,网络上活动频繁的,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女性写手很活跃,且作品水准不低。传统武侠作家对于女性写武侠,也多是嗤之以鼻的。从现在看来,女性写手产生的轰动效应,表明我们当时的选择还是不错的,这是武侠版创立时最大的一个版块。另外一个版块,则是以传统武侠为代表的,我们设定的栏目叫铁血柔情。

我们当时注意到,写手秉承《蜀山剑侠传》的遗风,想象力极度张扬的武侠作品也非常受好评。比如在试刊号上发表作品《梅影埋香》的作者杨叛,我们就刊发过他一篇幻想色彩浓郁的《天岚石语》。这三大版块深受读者好评,也开启了我们《武侠版》的成功之路。

《奇幻版》创办于20039月,本人因为有幸参与过《奇幻版》的创刊,在创刊初期,我浏览了大量的西式奇幻作品,记忆深刻的如《哈利波特》《魔戒》《纳尼亚传奇》,包括奇幻色彩浓郁的,在全球发行两亿册的《鸡皮疙瘩》系列丛书,以及巴西作家《十三岁少年的牧童之旅》。西式奇幻的大量涌入,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都大有不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魔法师基本上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因为拥有高超的魔法,甚至可以改变季节。用一种几维空间的思维方式,从人族进入其他的种族。我们感到这种思维方式尽管奇特、新颖,但未必会使中国读者接受和认同,于是就提出了“东方式奇幻”的概念,并在吴承恩的故乡做了首发式,建立了一个东方式奇幻的标识。

所谓东方式奇幻,其实是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为经典的一种思维模式,记得早期刊发读书之人的《死灵法师》,就是西式奇幻的模仿之作。我们也鼓励作者写东方式奇幻,比如树下野狐的《搜神记》,就是建立在东方式奇幻思维模式上的产物。从《搜神记》的影响力来看,东方式奇幻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市场潜力的。我们在20072月末有过一个副刊,对东方仙术和西方魔法做了基本的界定。一般认为,东方仙术的力量是寄居在修习者体内,不能脱离修习者而发挥作用;而西方魔法的力量多来于外界,有的来自自然界。另外,就是东方仙术只能转变,不能创造,如孙悟空揪把猴毛可以变出一窝猴子,但他不能不用猴毛凭空变出猴子来;而西方魔法正好相反,它可以凭空变出东西来,这被称作“召唤”;最后,东方仙术的修习者主要是物理攻击,法术只能起辅助作用;而西方魔法的修习者是法术攻击,魔法在攻击中起主要作用。

大陆新武侠已经有五年的历史了,这批写作者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港台新武侠的特质,但更具有探索性。从港台新武侠的发展兴盛来看民国时期的武侠,显而易见,也是有继承和探索的。上溯到唐宋传奇和《游侠列传》,也是继承和探索的。我们现在搞了一个U80的征文活动,所谓U80就是80年代后出生的一批写武侠的写手,我们刊发了三篇,我曾在《唯有变化,才能永恒》中写过:

在《武侠版》优秀作者层出不穷涌现出来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挑战。正如 韩云波教授指出的那样,“大陆新武侠已经达到了鼎盛,却不是兴盛……”我们对这一点感触尤其深刻,今年的武侠作品,普遍有亮点不多、亮点不亮的情况,这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武侠文学本身,是有一些缺陷的,它的缺陷在于套路化的成分太多。就武侠文学而言,所谓套路,就是以故事为基础、以武功打斗为支撑、以江湖为框架、以冷兵器时代为基本的历史背景。所以我们在看作品时,有时甚至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两个完全不同特性的作家,他们的构思竟然出奇的巧合,发生甚至具体到文字细节上的撞车现象。

对于武侠文学来说,变才是永远的不变,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永远的求新求变。这一点并非我所倡导的,而是古龙先生等大家所毕生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的征文活动就尤其得重要。对“U80”这一概念,我们特别指出生于八十年代之后,一批思想活跃、独立独行、敢于打破传统、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我们寄希望于这批年轻人能给武侠文学带来新的活力。

从古到今的武侠文学发展简史来看,我们希望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想象力是武侠文学中最重要的,而超越平常的想象力也往往决定了武侠文学的高度。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奇幻色彩,武侠文学也失去了自我更新的生命力。

所以在终审稿件时,我有一个原则,不管这篇作品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但一定有亮点和想象力。也注意刊发一些探索性较强的作品。比如台湾作家九把刀的《杀手》系列,我们一直连续刊发,这可以说是现代枪战片,为什么武侠版要发类似的作品呢?也是基于探索这一点来考虑的。我们充分认识到,武侠的内核有两点,一是强烈的江湖气息,二是侠义精神,这在九把刀的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具体涉及到近期刊发的一个幻想色彩较浓的作品,以及由此作的刊发所引起的奇幻武侠之争,我甚至认为,这样一种十分可贵的讨论,将对我们今后的武侠文学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此篇的作者在武侠版创刊之初就表现得非常活跃,他的作品里表现出的故事性和想象力,都是难能可贵的。几年过去了,这个很有潜力的作者却没有任何进步。我注意到,他为了显示出作品的“深度”,设置的人物姓名古怪拗口、设置的故事场景过于离奇,还用了大量的生僻字。我们多次和作者有过沟通,因为这部小说的场景,是类似于古代九州的设置,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人物姓名和场景已经无法替换。比如这位作者,他没有在任何一家奇幻杂志上发表过奇幻作品,因为他的作品里拥有较强的江湖气息和侠义之气。我们今年有一个提升二线写手的计划,对于这个毁誉参半的武侠写手,我们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希望此作的发表,能够使他改变一些明显的缺陷,使他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他很快创作出的第二篇,第三篇已经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作了比较大的调整。

无论是具体的篇目的褒贬,或者是武侠奇幻的讨论,其问题的核心在于武侠应该如何发展,新武侠应该走向何方。我们的主打长篇《昆仑》与《沧海》,两部长篇出品的时间相隔不远,《昆仑》走的纯传统路线,而《沧海》则有很强的幻想色彩,比如武功的设置、人物的传承,比如小说里的一只名叫北落师门的猫,竟然是200年前一个女人为了逃避被控制的命运,将自己的灵魂寄于其中。

所以可以这样说,超越现实的想象力一直活跃在武侠的血脉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