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书渡年华 |
(请看一下,上世纪的老文学青年是么个作秀滴)
3。编辑心水——歪打正着做编辑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正值非常时期,几乎所有的书都被禁,我偷偷摸摸地找大一点的同学借了本《林海雪原》,看后居然便向往起做作家来。十一二岁正值情窦初开之时,我甚至偷偷摸摸地把整整一章《白茹的心》抄录下来了。
后来到杂志社工作,搞起发行来。那时年轻,精力旺盛,有闯劲,感想敢作,中国两百多个城市居然就这样被我跑遍了,成功地打通了各地的发行渠道,还结识了不少朋友,可谓是一举两得。
图书市场其实是由新华书店、邮局系统、个体书店和民营企业所组成的一个书刊发行网络,当这些点连成片后,我和许多搞发行出身的人便一脚揣开了编辑,自个儿闹起了革命。因为身在市场最前线,对读者的口味了若指掌,我便着手策划出版图书,谁知这些图书上了市,竟比正牌的编辑们策划的还要畅销。由此我尝到了策划的甜头,便认真做了起来。到1980年代末,便小有所成了,由我参与策划的十本一套的卡通连环画《克赛·前来拜访》,发行达150万套左右。后来在集团老总的指导下,做了一些纪实文学方面的选题策划,最叫座的是《许世友之谜》,发行数量达到一两百万份,刊销十年不绝。这之后,中国图书市场便迎来了一个将帅题材的热潮。然而编辑策划的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记得《中国烟王褚时健》的专题做出来以后,红塔集团扬言要告我们,并索赔1400万。好在编辑有作者朋友与红塔集团法律顾问同为下放知青,这一天塌官司化解。使惶惶不安的同事和家人安定下来。要说过错,也属我职业生涯中一大过错。
由此,我歪打正着地开始从事编辑策划这个行业。但从我自身看来,这个工作我一直做得比较笨,一点都不敢投机取巧。比如参与创办《今古传奇·故事版》时,我首先把国内所有的故事报刊都摸了一遍,选出有特色的,购买一至两年的合订本,全部阅读一遍。参与创办《今古传奇·武侠版》之前,没怎么看过武侠小说,不得不开始恶补,通宵达旦地看金古梁黄温、倪匡、还珠楼主等,然后才开始正式着手策划。因为如果不这样去阅读,便不知市场需要什么,刊物也就无从办起。
做编辑关键是和作者打交道,把他们的作品修改成自己刊物需要的样子。几乎每一个作者都是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因为他们都是自己世界的建筑者,要使他们信服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有一个本领值得炫耀一下,不管是什么作品,只要是看过的,稍加提醒,我便可以把它的妙处和不足一一道来,就是几年过去,依然可以娓娓而谈。这一本领曾使一些作者目瞪口呆,十分敬佩。
现在主编做久了,这一功能已经差不多退化了,我便学会了哼哼哈哈,自封称号糊涂虫。在一群年轻人的旁边看他们热情洋溢的讨论刊物怎么才能做好,哼哼哈哈的,也算是一种乐趣了。
(这是当时的公社驻地,神圣呀!我只能偷偷摸摸地照张相片。)
4。侠客自白——我没习武的命
我想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武侠梦吧,尤其是那些尚武的小男孩子们。我的童年正赶上《少林寺》的热播,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除强助弱的李连杰迅速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玄奇的少林功夫更是成为心中的梦想。记得我的邻村是一个种满水杉树的村子,远远望去,白墙黑瓦隐藏在林海里中,若隐若现,真有田园山水诗的味道。每当有雾的时候,便会听到那个村子里传来“哼呀”、“哈依”的声音,这就是乡下人在练“打师”的功夫。所谓的“打师”就是将一些竹子削成条状,捆成胳膊粗大小,在自己身上反复击打,打久了就产生内功,如果能得到神佑,还可以刀枪不入。我对他们这种自发习武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充满了景仰之情。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学开货车,一场水灾把县城到我们小镇上的公路冲断了,那段时期,我的货车便充当两个小镇之间的交通运输车。我的师傅当司机,我当售票员。残留下来,还未返城关的知青拥上车来,不但不给钱,还会把我和师傅狠狠地揍上一顿。这样的境遇,又让我想到了《少林寺》,想到那些神奇的武术,倘若我会几手功夫,那又有何惧呢?正好这时有一个侦察兵从部队转业回来,他有一身功夫,想教几个徒弟,我便踊跃报名,学了两套长拳和几手擒拿功夫。谁知最后连蹲个马步,都被自己的师兄师弟随便一踢,便摔一个嘴啃泥,学武的自信心顿时化为乌有。
那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村与村的异姓之间常有殴斗。有段时期,我和一批小混混混在一起,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我为他们出谋划策,俨然一副师爷作派,慢慢地,开始有点自比吴用了。时间稍久,突然感到自己如此下去,只有进班房的命,我便脱离了那些小混混。后来我走出山村,来到了大都市里,经历过一些事,又亲眼目睹了许多不平事,却依旧会想起少时所崇尚的侠客们。习武固然没有天分,但少年任侠的梦想却这样留了下来。从事编辑以后,我常从沉沉的稿件中拔起头来,从窗口远望雾气蒙眬的地界,耳边隐约响起那些乡下听熟了的“哼呀”、“哈依”声音。
年岁既长,见识也和以前不同,我常想法律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保障,而我们历经苦难的民族能够卓然自强,其实也是因为我们有那些血勇之气,有那些不甘低头的侠客梦想吧。如今主编《武侠版》,益发的觉得这勃勃生气其实在我们文化的根基里生长着,是《少林寺》,是《射雕》,也是大陆新武侠。
(汉江上,与家乡的机手合个影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