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渡年华 |
唯有变化,才能永恒
(在柏林墙附近)
大陆新武侠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年时间。单纯的计算时间,五年似乎很漫长,对我们来说,其实这五年很短暂,我们一直在一种紧迫的感觉里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这五年来,我们见证了大陆新武侠格局的形成,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五年来,《今古传奇·武侠版》发现、培养、推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如凤歌、小椴、步非烟、沧月、时未寒等人。他们在武侠文学领域已经卓有建树。其中有些新的作家已经成为新阅读时代的青春偶像。
然而,在《武侠版》优秀作者层出不穷涌现出来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挑战。正如韩云波教授指出的那样,“大陆新武侠已经达到了鼎盛,却不是兴盛……”我们对这一点感触尤其深刻,今年的武侠作品,普遍有亮点不多、亮点不亮的情况,这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武侠文学本身,是有一些缺陷的,它的缺陷在于套路化的成分太多。就武侠文学而言,所谓套路,就是以故事为基础、以武功打斗为支撑、以江湖为框架、以冷兵器时代为基本的历史背景。所以我们在看作品时,有时甚至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两个完全不同特性的作家,他们的构思竟然出奇的巧合,发生甚至具体到文字细节上的撞车现象。
对于武侠文学来说,变才是永远的不变,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永远的求新求变。这一点并非我所倡导的,而是古龙先生等大家所毕生追求的目标。举例来说,大陆新武侠作家阵营中的李亮,他每一篇作品都在求变求新,于是他的视野更开阔,作品也要比同龄人挖掘得深一些。
(在凡蒂冈广场)
所以,一方面,我们提出要复兴中华文化须从武侠文学开始;另一方面我们客观地审视着武侠文学的缺陷和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的征文活动就尤其得重要。对“U-80”这一概念,我们特别指出生于八十年代之后,一批思想活跃、独立独行、敢于打破传统、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我们寄希望于这批年轻人能给武侠文学带来新的活力。
这个征文活动一开始便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首先是学界的关注,如北大、复旦、南开、武大等著名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们纷纷加入,对这个活动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指导;然后是各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天涯、西祠、起点、幻剑……都有很积极的响应;诸多报纸也做了审慎的报道。要特别一提的是狂歌网,对征文活动进行了深度介入。
“U-80”征文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短短的一个月内,我们便发现了一些可圈可点的作品,比如张佳玮的《蔷薇》、侧侧的《相忘书》、李海洋的《杀手之城》,这三篇作品各有特色,《蔷薇》的绮丽文风和史诗风格,《相忘书》的悠远冲淡、洞彻世事的冷静眼光,《杀手之城》的奇谲中蕴含着的现代叙事态度,这些都不同于传统武侠的思维,也不同于金古黄梁温的武侠,甚至有别于凤歌等人的创作理念。
从这三片作品的开端来看,我们有信心认为,武侠文学将由这批年轻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出来。如果给予他们充裕的时间,比如五年的成长期,我可以乐观地预见,他们一定会在武侠文学的创作道路上取得可喜的成就。
而我们的责任在于,面对这些标新立异的新人新作,要带着我们对武侠文学的热爱和责任心,去精心的浇灌他们,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启发他们,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使他们在五年后撑起一片天空。只有如此,武侠文学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武侠梦,才永远不灭。
(在大众汽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