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狐狸狐途 |
白天,我就近接地享受了节日的气氛。我收到几种不同的短讯问候,纯粹搞笑的;利用节日套点近乎的;多年没有音信的,在节日里突然冒了出来的;另外还有一种是以希望交换短讯互相取乐的。
被好几波朋友相约,一类是老朋友,出来坐坐吧,一年过去太累了;另一类是客户,利用节日,为自己下一年度储备点亲近的资源;还有一类只要有借口,就会出手相邀的成功人士,他们有钱有闲有精力,就是希望有人陪他同乐。
相邀朋友的好处多多,没有负担(不像情人那样要随时照顾)没有麻烦(如果老婆突击查访也经得起检查)没有后遗症(与友相处,平心静气,彻底放松;出现异性,必玩争风吃醋的把戏,弄不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面对他们的相邀,本人一一婉拒了。
我想干什么?朋友们都在给自己找个乐呵的理由,我呢?把电热毯打开,把被窝焐热,上床,拿本喜欢翻的书,窝着。看看书。也可接听问候式的电话,他们会把欢乐传达来与我同享。可以胡思乱想。等妻女从大洋彼岸那边传来关于正宗平安夜的花絮。
记得我和小女第一次出国,她正值涂鸦之年,见国外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涂鸦,她也嚷着要涂一鸦,我们准备了彩色的粉笔,在往返的路上,难以见到中国画中国字的墙壁上,宣传了我们的文明。但女儿有另外的的解释。她说,老爸不会说外国话,不会认外国字,走丢了怎么办,我们写满中国字放在这里,让他认得路。
女儿不满足用粉笔写字了。她要改喷射笔,就是老外涂鸦的那种。我们当时从节约方面考虑,没有满足她。可是,这一切不知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中国的地界上冒了出来。
我们小区这一带,街上的厨窗里,突然就那么出现了一些洋码字的涂鸦,大小商店里都有了形态各异但可以一眼便认的圣诞老人,营业的人员戴上一顶顶红帽子。像样的门楣上自觉地布置了一下,有点规模的店铺种了圣诞树。华灯初照的街上,五光十色齐放异彩,于是,节日的气氛在这些点缀中产生了。
平安夜是个什么东西,我问时特别用“东东”这词儿(不好意思,敝国民众也不知什么时候起“齐装嫩”象征着我们的生命力极其旺盛),朋友们这样回答的,从西方来了个背糖袋的老头,我们要彻夜等他的糖果,不知什么时候,中国人多了几分幽默感;平安夜,是那么一个伟人产生在风雪夜的羊圈里,而没有被冻坏之夜;平安夜给我们一个彻夜不眠的正常理由;平安夜弘扬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岁岁有今日,日日如今朝。
说白了,平安夜是给我们一个乐呵的理由。
就像中国人的春节守岁一样。我们把两个守岁夜对比较一下,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充分利用了中国人特有的证据,十分明了。
从色彩来说,大红色泽,圣诞老人和中国的对联,是活等相似,外国的经济状况好一点,就利用贵一点圣诞老人来做张贴画,中国人口多点,家大口阔一些,稍微贫寒,就用对联替代了圣诞老人(从两种红的成本计算看);
圣诞夜,朋友们要遵循洋节的规矩,相邀的地方,是歌厅、舞厅、茶吧、酒吧,环境高雅一些,相处交谈的氛围要好一些,味道也就纯正一些。本人不会唱不会跳,在这里也不难有侃侃而谈兴致(总记住让要支付银子的事情,发挥不正常),还是溜之大吉罢了;
我们的大年三十必要守夜,相约三五个朋友,差不多整齐地叫道:“今天是守岁夜,我们摸一桌。”于是哗啦啦,进入了方阵之战。
事后想想也对,麻将毕竟是国牌,此夜不战待何时,此夜一战必会高潮迭起。
方城之战,非我所欲也,溜之乎也。
还有春节要过从大年三十过到正月十五结束,圣诞节也要过上十天半月也未必结束(外国人比较有钱,他们的节安排的要长一点儿也无须见怪了)。
无需类比,类似点多多。
平安夜,我尽管想为自己找多个乐呵的理由,但心深处还有个抹不掉的记忆。
我的外婆,那个心疼我肝疼我的人,几年前的平安夜,成了她的忌日
(多么与平安的夜不合谐,呵呵、欧欧)。
一年之中,中国人居然有了两个可以名正言顺的守夜日,用精明的观点,这叫赚了,何乐而不为;
平安夜是一种时尚,当代人民都喜欢赶个时髦,这同时叫与时俱进,何乐而不为;
中国人喜欢因为平平安安,图个大吉大利,如此过过平安夜,何乐而不为。
于是,一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节日,中国人就这样有滋有味地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