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07月02日:2017年高考诗歌阅读解析㈤

(2017-07-02 11:28:05)
标签:

高考

语文

诗歌

分类: 教育

2017

高考诗歌阅读解析㈤

 

2017年浙江卷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释]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插:也同“锸”。铁锹。

[诗作解析]《采地黄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公元813年,下邽渭村遭到春旱秋霜的天灾。诗人见到农民断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揭示并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前八句“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描述“采地黄”的缘由和过程。麦死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也是采地黄”的缘由。农家两季,祸不单行:春日无雨干旱,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亏损。农家生活没了着落,“岁晏”两句说明现实处境和应对办法。刚入冬便断了口粮,百般无奈,为了活命,也就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掘地黄。“采之”两句采用问答的方式,明确道出采掘地黄的唯一目的,是用来换些口粮,以期捱过今冬明春的饥荒。凌晨两句写农民采地黄的艰辛,天还没亮就荷锸出门,天快黑了还采不了一筐。可以想见,这忍饥挨饿,茕茕孓立,收获甚微的一天,采地黄人内心是多么凄惶辛酸。

后六句“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描述“卖地黄”的对象和过程。“携来”两句交代“卖地黄”的对象,背着辛苦一天采掘来的大半筐地黄,饥肠辘辘,瑟瑟发抖的农民来到了朱门富户的门前,央求那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纨绔子弟。“与君”两句,低声下气地央告。可怜的农民陪着笑脸,搜肠刮肚:这地黄虽不敢说给您做药材,但还可以喂您的肥马呀!保准使它膘肥体壮,毛色鲜亮,光彩照地。一定能让您在公子哥儿里,出人头地。“愿易”两句,惴惴不安地哀求。辛苦采掘的地黄,可怜的农民哪敢说卖钱,他急需口粮,可又哪敢说出。掂量再三,只懦懦说出希望换一点儿喂马残剩的粱豆食料之类,来拯救一家人的辘辘饥肠。情词凄切,催人泪下。

由杜甫公元755年写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白居易公元813年再次写出农民“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的哀诉,其间将近一个“甲子”。这是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王朝经历动乱后的写照——千钧重的史实!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叙述这沉重的历史,通过贫苦农民万千苦难中的一个细节(采掘地黄,换取饲料),表达了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罪恶社会的控诉

 [古诗今译]                   采地黄者

春天没有雨水麦苗都被旱死,秋季庄稼又受损于早降严霜。

挨到年底一家终于断了口粮,只好到田间地里去采掘地黄。

您问我采来地黄有什么用处?我只盼着能用它换取些口粮。

凌晨时候就扛上铁走出门,直到天快黑了也采不满一筐。

拿着地黄来到朱门大户人家,卖给那些白脸孔的富家儿郎。

用这些地黄来喂养你的肥马,能够使它膘壮毛亮照地发光。

愿意用它换些马吃剩的饲料,填塞拯救一家人的辘辘饥肠。

[题目解答]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答:采地黄    卖地黄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答: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愤激怨语,但事实分明,细节充分,令人读来倍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不疾不徐,层层道来,脉络分明,给人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鲜明的爱憎之情。④叙述中适时变换句式和人称,平淡中有所变化,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起首两句“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倒装句式,突出了“麦死”“ 禾损”的结果。又例如“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设问句式,自问自答,突出了“采地黄”救饥的急迫。再例如“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直接呈现泣告哀求的口吻,特别打动人心。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一家无口食”“苦饥肠”“易残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②着重突出穷人非人、人命不如牲畜的现实状况,对比鲜明,揭露辛辣,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