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9日: 2013年辽宁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

标签:
2013高考张镃辽宁竹轩诗兴 |
分类: 教育 |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①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联想和想象;
②聚焦诗歌重要文字信息,把握形象;
③连缀形象,将其转化、上升为意象;
④理解意象,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感情;
理解诗歌
①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
②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
③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
④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散文。
[2013年辽宁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译诗]
竹轩面对柴门,轻风吹过,柴门自然被吹开,
小径开辟初成,径边掩映,刚刚栽种的修竹。
竹梢影姿婆娑,经由茶盏,细细被引入轩内,
竹叶声响窸窣,追逐香缕,轻轻地飘进幽室。
溽暑夜晚倦怠,卧在榻上,望星星竹间穿过,
寒冬白昼清闲,兴起吟诗,看落雪压弯竹枝。
现在预想其时,临冬景致,应该更美好宜人,
为了竹添雅致,莫要移走,墙边那一株梅树。
简答题目
①聚焦形象,转化意象,不纠缠专业术语;
②连缀意象,理解感情,连缀起答案要点。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备考答案]诗歌第二联以竹子为描写对象。诗人用比拟写法,赋予竹子以鲜活的生命和性格,巧妙地写出了轩前新竹和轩内景物的关系,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和心境。
出句“梢影细从茶碗入”,从视觉角度写所见竹梢的影姿,这婆娑梢影经由杯盏茶影映入轩内。“细”字准确传神,梢影的轻巧、静俏、变幻似在其内。
诗人全身心地倾注,陶醉于竹轩的情境之中,这一联既是对新竹的精妙描绘,也写出了竹轩内的清幽环境和高雅生活,展现了主人闲适怡然的感情天地和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备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