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4日:“理念”与“示范”
(2013-05-04 18:55:57)
标签:
理念示范 |
分类: 教育 |
“理念”与“示范”
《中国教师》约稿。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没有其他选择,我只有对这份与自己同名的杂志说心里话。
“理念”一词,近两年,在教育界,尤其在某些校长嘴里突然盛行起来。这些“理念”,当然都很时尚、前卫。我想,治理一座学校,有“理念”指导当然很好,体现着校长的高远胆识和理论水平。但我又想,一种“理念”,首先应当是用来指导行动的。如果这种“理念”,根本就无法实施,那么“理念”的提出者就有点天真幼稚,欠缺经验;再如果“理念”的提出者压根就没有打算实施,只是作为挂在嘴头,写进文件,贴在墙上的漂亮话,那就有失体面了。
“示范”,评“示范校”,也搞得热热闹闹,示范什么?无外先进达标的硬件和前卫理念的软件。硬件,只要有钱还好办到;软件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例如教学资料的档案材料,眼下的可以临时抱佛脚,快补;几年前缺失的呢?只好弄虚作假,瞎编。又例如下达升学考试指标、排队奖惩、收费补课……诸如此类的违规手段,干归干,验收汇报可要把口封得严严的。一边把硕大的“老实”字样,作为校训挂在墙上;一边弄虚作假,把“诚信”背囊里的东西倒光!很多“示范校”就在这样“示范”,就在这样对青年教师、莘莘学子做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言传身教。诚然,在当今中国谈素质教育,不能无视高考,不能无视高考对社会、人心强大的震撼与吸引;但谈到高考,我们又绝不应忽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了效率和效果,应试能力就化入了素质教育的宽广大道。如何提高效率,保证效果,只有探讨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规律。而指标、排队、奖惩、补课,这些应试教育的典型行径,正吞噬着青年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天地、创造空间。第三次全教会决议写得明明白白:“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奖惩教师的标准。”我们的某些示范校居然视而不见!如是,挂在校门口的“示范”标牌,究竟是光荣,还是耻辱?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最有示范意义的是什么?我认为,八个字:精兵简政、实事求是!
“理念”、“示范”本身并不为非;但如果沦为形式主义,那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不知有几所示范校能将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在参评示范校时实事求是——我曾经任职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就是这样一所有理念、有实践的,名实相符的示范性高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