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大绩老师
王大绩老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971
  • 关注人气:23,4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5月24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八)

(2012-05-24 20:33:49)
标签:

2006

高考

作文

安徽

分类: 教育



2012年05月24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八)

      

      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

五十2006安徽

 

【文题】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为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例文一】                     倾我一生来读海

夕阳西下,独坐在海滩上,我痴痴的凝望着辽阔的大海,潮腥的海风拂乱了我的头发。不远处一条搁浅的木船上,静立了几只海鸥,如我一样,虔敬地凝望着大海。

大海是有生命的,它是我永远也读不透的一本大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长江东逝水”,莫非智慧的古人也如我一样敬畏海?为什么他们笔下的水一和大海接触马上就收锋了呢?

大海啊,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海鸥轻唱,它也给不出我答案。

大海的底色是我最喜欢的蓝色。

蓝色的魅力是优雅、平和。当我伫立船头被碧蓝的大海包围时,我的感动也凝成一片空灵剔透的碧蓝色。放眼望去,海水优雅地拍打着船身,舒缓、平和。

蓝色的魅力是深邃、凝重。海有一种丰富的单纯,或者说是单纯的丰富。它的深邃你永远也读不懂。亿万年间,它历经风云变幻,阅尽斗转星移,这一切都凝聚在一片蔚蓝色中。

蓝色的魅力是乐观、开阔。浪花飞歌,海水轻唱。大海蓝色的胸膛永远呈开放态势,如一位健康果敢、爽朗坦荡的真君子。

不管风平浪静还是巨浪涛天,蓝色的静默,蓝色的呐喊,一样的迷人。

海的魂是蓝色的。

很欣赏林则徐书房里的那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的浩瀚,海的博大,都是源于接纳。接纳不是高高在上的霸气,而是至低无下的虚心。当大海敞开胸襟仰视着东归的百川时,它的强大已经无可匹配。海的这份低调,人只可仰视。

海的包容仅仅是因为接纳了百川吗?不尽然。且不说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单说海水把咸涩的滋味凝成一片碧蓝,能这样把沧桑演绎成美好的,不正是包容吗?

海的性格是立体的。它展示给人的常常是优雅亲和的一面,如一位儒雅、智慧、平和的圣人。但只要你听过海潮的怒吼,见过海啸的凌厉,你就会发现大海也是一位阳刚、剽悍、无畏的斗士。

刚柔相济,恩威并存,这样的大海,怎能不让人敬畏呢?

夕阳西下,独坐在海滩上,我痴痴的凝望着辽阔的大海。大海是永远也读不透的一本大书。打开这部无字的大书,我愿意倾我一生来读海。

[简析]这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散文。文章包括两个主体情景。第一层主体内容:赞美蓝色海魂,魅力无边。第二层主体内容:揭示浩瀚博大,源于接纳。两个主体情景是作者“读”海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心得,互不雷同。前者分三个小层次来阐述蓝色的魅力,大海的魅力。指出大海是优雅平和;深邃凝重;乐观开阔的,属于表层赞美。后者揭示内在原因,指出大海具有包容的气度,海的浩瀚与博大源于接纳。散文的结构安排很见功力。两大主体情景清晰明白,在第一主题中三个小层次使文意清晰晓畅,开头结尾创设的两个场景相互呼应,既创造了美好的氛围,又点明题旨,更是使文章增色不少。

 

【例文二】                     品读欧阳修

    如果有机会,真想跨越千年的时光与你相见。在一个秋天的月夜,伴着秋虫的鸣唱,伴着萧瑟的风声,与你对饮。我们静静地坐在石桌旁,你品味美酒,我品读你——欧阳修。

品读你,品出你的勤奋、谦虚。

从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勤奋读书的习惯从未停止过。深夜苦读,手不释卷,即使是意志受挫时,你也能在书海中寻找到快乐。藏书万卷,你通读无漏。面对友人的怀疑,你能任他随意抽取一册,对答如流,侃侃而谈,语惊四座。

在那个人才辈出群星荟萃的时代,你高居巅峰却时时谦虚谨慎,从不浮夸自傲。你不居功,与众多学者共同修订史书,你把名字列于他人之下。一见苏轼,你就直言“此人日后文名显于我欧阳修”。这种谦虚的作风不能不让人感慨:智之大者,欧阳文忠也。

品读你,品出你的博大度量。

你官居副宰相,位高权重。按常理,你也许会妒贤嫉能,阻止有才之士越居你上。但是你绝不这样。你乐于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乐于给后辈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你奖进“三苏”,让他们声名远播。那个才高八斗的苏东坡后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大文豪,声望在你之上。你提拔备受争议的王安石,让他找到施展拳脚的机会。你为中国培养了一位十一世纪的最伟大的改革家。后来,王安石两度为相,官位也在你之上。

你以你的广阔胸襟为国家创造了历史上难得的人才繁荣的盛况。这是人才的大幸,这是国家的大幸。

政治上不得意时,你被贬为滁州太守。按常理,为国家贡献了如此伟绩的你大可以发发牢骚,排遣心中的郁结。但是你绝不这样。你不计较个人的宠辱得失,那些“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你心里全都是过眼的云烟。

美妙的山水留下了你怡情的佳句,千古的美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你以你豁达的心胸为风雨泥泞中的文人做出了榜样。

秋天月夜,伴秋虫鸣唱,伴萧瑟风声,我品读你——欧阳修。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家,读你千年也不厌。

[简析]这是一篇章法严谨,主题鲜明,语势磅礴的文章。作文包括两个主体:第一主体,欧阳修的勤奋谦虚;第二主体,欧阳修的度量之大。两个主体,从不同角度品读欧阳修,互不雷同。前一主体,是传统文人常有的优秀品质,笔墨简洁传神。后一情景,是欧阳修超乎一般文人的卓越之处,内容更显丰盈。文章章法严谨,主题鲜明。开篇激情引入,点明主旨;结尾呼应开头,抒发情感;中间四个小部分分别有醒目的首括句,领起段落,串接全文。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文章紧扣话题“读”拟出标题“品读欧阳修”,接着紧扣话题与标题行文,从两大方面表达读欧阳修的感悟,主题鲜明突出。

 

【例文三】                     读书·读山·读人

打开书像打开一扇封闭的思想之门。那些啼叫着的文字,那些沉甸甸的文字,那些无数次唤醒了良知的文字,是我们先辈奔腾不息的热血。

读书的时候,总觉天高地广心也宽。心灵仿佛逃脱了尘世的羁绊,融入了山野的空灵,听淙淙流泉,看云霞舒卷,不再为一次次的人生挫折而肝肠寸断,不再为世人的误解和刻意中伤而烦恼无边。这时,你便会有了一种云水悠悠的心情,就能体味出一种人生淡如菊的境界。

 读书的时候心里便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充实。是书带我走出了那片人生沼泽地,使我避开了“人生不满期百,常怀千岁忧”的误区。我始终相信: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无论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难得潇洒起来的。

读书累了的时候,我便会启开窗扉,相看两不厌,独对一青山——静静地读山,尽情地领略那大自然的俏丽;那“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韵;那“陵岭耸逸峰,遥瞻皆奇绝”的险;那“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幽,无不给你立体的感染。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读山的巍峨、奇奥、庄严和永恒,在山的面前,人显得何等的渺小!无论你地位多高,名望多大,它决不会俯仰于你的地位和名望,而总是高挺嶙峋的风骨,撑起一片艳俗的蓝天。多少占山为王的英雄而今安在?多少浮光耀眼的风流人物而今安在?而山仍横空出世屹然独存!这时便自然联想到歌德的一句名言: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我是山的孩子,是山赋予我一颗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撑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铸就一种性格。读山,山的希冀——这使我从中领悟到不少的人生真谛。

有时候,我也读人。那往往是在某种外因诱发而勾起种种往事回忆的时候,这时候,一个个曾经认识过,交往过的人都“活”了,尽管他们面颊上没印在任何文字但仍然可读。人,其实也是一部大书。

读人时,我能透过温文尔雅的各色面纱和面具,像看马戏般地欣赏着一条条变然龙在季风中的蜕变表演;也能透过道貌岸然的外表,洞见骨子里的无耻和无能;而在一些朴实无华活得并不湿润的人身上,读出一种可贵的良知和一颗颗善良的心……

读他人,我也读自己——读自己的灵魂。读自己的时候,我总是扪心自问:你能一生无愧吗?读人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读已能匡正灵魂,自律笔锋。

 读书、读山、读人——其实也是读人生。

 

【例文四】                   清风明月好读书

我喜欢宁静、淡泊和孤独,特别是清风习习的清晨和一窗明月的夜晚,若静静地专心致志于读书,不难体验到那宁静、淡泊和孤独。

清晨,启开窗扉,缕缕清风便破窗而入,我独坐书斋,流连于“书山”,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本书,或随意翻阅,或仔细品读。读着、读着,就读出一种情绪——一种生命的情绪和活力便开始在我胸中激荡、翻腾。古人、今人……这时就一一从我眼前走过,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对我诉说;古事今事……这时就一一在我脑际回旋,常常使我陷入深深的、甜甜的或苦苦的思索。读到开心处,我就纵情放声大笑;读到伤心处,我就任眼泪默默抛落。如果说,一个人是一个世界,那末,一本书就是一道“风景”了。世间不知有多少的书,那就不知有多少无限的“风景”可任我们一一领略,读累了,伫立窗前凝目于远方的青山——读山,这其实是对读书的另一种补充。面对山的冷峻、巍峨、奇奥、庄严,你不由会从书中引发的思绪去作无限的延伸和遐想:在山的面前,人是何等的渺小!多少占山为王的英雄而今安在?多少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淘尽——但山仍横空出世卓然独存,由此,你就会领悟到人生的短促;由此你就会进一步领悟到要如何去珍惜这短促的人生和如何在人生旅途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社会、是是非非的人群,有朗朗明月相伴,徜徉于“书海”之中,任情感一泻千里奔腾澎湃,让思想海阔天空纵横弛骋——这本身就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读着、读着,你就会读出满纸的芬芳,读出心灵的舒展。读着、读着,你就会读出一种美好的人生况味和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等的执着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等的无私胸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等的浩然正气;“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等的自信豁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等的豪放潇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何等的赤胆忠心……读累了,就推窗望月——读月,这其实也是对读书的另一种补充。月光是条岁月之河,它洗涤着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人生,其实又何尝不是一个月亮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呵!看看皎皎明月时被云遮雾盖时又冲出重围重放清辉,想想人生的起起落落、荣荣辱辱.、恩恩怨怨……心境自然豁然开朗,一切也就都能泰然处之了。

独坐书斋,静静读书,使我不为尘氛所染,不为市井所惊,进入了一种淡泊、幽远、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境界: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而是冬雪无瑕的一方精神净土;这里没有俗世的烦恼,而是养性、养生、可望长寿的一片精神家园。在这里。我完全解脱了精神的重荷,于心平静气、宁静至远中,去领悟人生的真谛,感受万物的灵动,体验生命的永恒——我的灵魂,正是在这方净土中得到了慰藉、净化;我的生命,也正是在这片家园中得到升华、超越……

                          

【例文五】                         阅读山水

每当吟诵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我心中不禁对中华民族的山山水水肃然起敬。我崇敬巍峨的东岳泰山,险峻的西岳华山,魁伟的北岳恒山,俏丽的南岳衡山,雄壮的中岳嵩山;我依恋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雄浑之水、长江的滚滚东逝之水,我更怀恋哺育我长大塑造我性格的桂林山水。

阅读山水,首先要读懂山水的性情。山水各有性格:山,高深博大志存高远;水,灵动柔变随波逐流。山的哲学意味着正直;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山的性格是耸立挺拔青云直上;水的习惯是迂回曲折缓缓渗透。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风格简洁挺拔,直视苍穹;水的个性丰富飘逸,潇洒从容。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所以读水会悟出什么叫稍纵即逝。仁者爱山,志在山的博大和丰富中积蓄锤炼自己深沉宽厚的仁爱之心;智者乐水,志在让碧波清流濯洗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山水互补,山衬托水使其端庄,水滋养山使其丰满。

只要走进大自然,就会有所收获。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尝尝清冽的山泉,丰润的荔枝,甘甜的香芒;看看鲜红的桃花,透红的杜鹃,粉红的木棉;去听听小鸟的欢声;也可以尽情地躺在青草地上,晒着暖暖的太阳,看山鹰盘旋,看云舒云卷;或坐在金黄的河滩上,手握着沙儿,任流水抚着双脚,倾听溪流的心事,感受那水的柔情;或沐着清亮的月光,迎着夜风数星星,遥看牛郎织女,念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间或做个美梦,让温暖溢在心中,让微笑浮在腮边……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不要介意曾有的创伤,不要介意世俗的眼光,多一份真情,多一份真诚,让疲惫的身心靠在宁静的港湾,在安静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因此,置身自然,阅读山水,感悟山水,心情就会清爽无比。中华的山水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置身那翠绿青山、葱郁林木,就会觉得清凉的空气在身边缓缓地流动,心中只有山的碧绿、云的洁白、水的湛蓝、人的欢笑,就会被这人与自然和谐的神韵所浸润;走到自然的大森林,当凝视被阳光抚摸的满山翠绿森林,聆听山涧欢快的潺潺流水声,那山与水天衣无缝的精美结合都会把每个人陶醉。

清代张潮曰:“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这让我既阅读诗书,又让我忘情山水。事实上,读山读水,不应固执于山或追逐于水,最佳的选择是融山水于一体,汲取山的刚直水的柔韧。这正如人生的一种境界,既不在山,也不在水,而在于山水之间也。诚如放舟桂林山水,一派空,境界博大,意象无穷,心胸旷远空阔,好似与天地共久远,所见之水“无波”、“无脉”,所看之山“无峰”、“无顶”,实际的不高不远之山与不阔不远之水,在感觉中成了高远之山与阔远之水,使每个人感受到了空阔无边、高远无限的美丽意境。许多人以攀越名山大川为乐事。在我看来,人生重要的是坚强无畏地征服眼前所面临的任何一种困境,并且把抗争奋进的过程当作一种乐趣,当日复一日的逾越已成为一种生命本色,那么“一览众山小”的巍峨和“似水年华”的青春也只不过是另一种攀登和摆设罢了。空闲时,忘情山水吧!

 

【例文六】                     细读那一抹风景

道道迤逦的风景如部部丰厚的卷册,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裸其奥义,隐其精髓,于大地之上,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常常眺望窗外,品读那豪放的青山,读青读绿,读它的深沉巍峨,读它的俊俏雄伟,苍茫与静谧,和谐与宁静。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得意。于是便从这一刻,荡漾于心的,满是唐诗宋词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山的美丽与清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回归自然,守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恬静;苏东坡醉心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份奇妙;王维品尝着“空山不见人”的那份孤寂。沉默无语的高山读出了文化与哲学。读山,便是独守一份心灵的澄澈。

读流水,远远读其深远,近近读其清幽,粗读其奔放,细读其细腻;读水声,嘈嘈如万马奔腾,切切如私语万千,嘈嘈切切中又如那大珠小珠落入泉底的细碎,间杂莺啭蝉鸣。忧郁断肠时,却似有嘤嘤哭声入耳;欢快愉悦时,又仿佛有盈盈笑声袭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连绵不断、澎湃起伏的愁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曹孟德远大的抱负与宽大的胸怀;“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是徐志摩在康河中寻梦,意乱情迷之时的沉醉。灵动的流水读出了情感与心声。读水,便是独守一份情感的真挚。

道道迤逦的风景如部部丰厚的画卷,人在画中游,情在画中荡。花谢花飞让我陶醉;潮起潮落让我期待与无奈;月圆月缺让我悲喜交融。在时间的长流中,它们裸其奥义,隐其精髓,永不褪色。于大地之上,我永是一个迷恋了很久的痴狂者。

 

【例文七】                      读海读母亲

当暖暖的海风轻轻拂过脸庞,海浪再一次涌向海岸细润沙滩的时候,远处的海欧轻点着水面,划出一个个圆晕,似乎昭示着,夏天来了,海的生命也开始展开了新的一页……

远远的望着大海,可以领略到她博大的胸怀;慢慢的靠近大海,可以感受到她细腻的轻抚。我不禁想着我的母亲,想起天下的母亲。母爱,如海一样博大,如海一样细腻。看着海,就是享受母亲的爱,守侯母亲的期待。

朋友,你读得懂海吗?你知道她的碧波荡漾与汹涌澎湃,蕴含着多少的情与爱吗?

说起母亲,总有一股温暖在心头绽开,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日子里。母爱是永恒的,无论我走多远,母亲的心总把我牵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异乡的风吹不落母亲对我的殷殷的情怀,他乡的雨也淋不落你对母亲的思念。

母亲,二字已经刻在我脑海中。

读海,便是读母亲。母爱像海一样深邃。

那是在高三的时候,莫名的压力象一把无形的枷锁,成绩没起色,脾气却渐长。在我的房间里,书本堆满了整个桌子,我坐在堆积如山的书本面前,心情坏到极点,伸手把这些书用力地朝墙上扔去,然后把自己重重地摔在床上。母亲闻声赶来,看到我沮丧的样子,什么也没说,只默默地把那些书一本一本拾起来,重新放到桌子上,摆正,我抬头看见母亲的倦容,终于知道,其实更累的母亲。于是,我重新拿起书本,认真地对待。我分明感觉到母亲在我背后的泪水。

读海,便是读母亲。母爱像海一样博大。

也许母亲不知道“神州六号”升空的特殊含义,也不知道奥运健儿雅典之旅的卓越成绩,更不知道连战大陆之行的深刻意义,但是母亲却时时包容着我,包容着生活中的一切。张家长李家短的,母亲从来不言语。几家合伙耕种,母亲总是挑最累的活干,没有一句怨言。父亲被病痛折磨,冲她发火的时候,她也是笑脸相迎,让父亲宽心。而我这个不肖的儿子,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打电话给她,母亲就充当着我的听众,我发一顿牢骚之后,母亲总是说,儿啊,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这样,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以诚待人,学会了忍耐克制,学会了默默无闻,学会了关爱一切。是的,母亲的胸怀不能兼济天下也撑不了硕大的轮船,但是却足以让我徜徉于其中,一生,乃至来生。

读海,便是读母亲。母爱像海一样细腻。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禽流感”正肆意开来,母亲的一丝言语,点燃了我内心的灯火。事后,我听村里的婶婶们说,母亲每天都要烧香拜佛,祈求我的平安。我的心沉了,母亲一辈子不迷信,可是真遇到儿子的事情,哪怕有丝毫的维系,母亲都要尝试着,做一下。电视上常演着,老妇人跪拜在佛像面前说,“只要能让我儿子的病好了,我宁愿减寿十年!”我曾无数次鄙夷着,认为这是个虚假的构思,可是,我现在终于明白,这是母亲一颗火热的心啊!

母亲,你说世上最珍贵的是我,于是,你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而我却经常误会你,甚至跟你冷战。儿女真是父母上辈子欠的债吗?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对母亲的爱,我永远无法偿还。于是,我只有珍惜我所拥有的母爱。

初夏的海,轻柔地抚摩着我,安慰着我,就像母亲。我忽然听见了歌声,这歌声是如此轻微而遥远,以至让我不敢肯定它真实的有无,但我却又是如此清晰地感觉到了那些爱的音符在黑暗中流散开来,随着风吹到耳边,像在儿时母亲哄我入睡的曲子……

我仿佛看见了母亲。

我看着母亲深情的眼睛,明白了母亲的不易,明白了母亲的希冀。

读海,便是读母亲。

望着广阔的大海,悟着博大的母爱,此刻,我读懂了海,读懂了爱,读懂了母亲的期待。母爱与生俱来,母爱将伴我一生。

 


2012年05月24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八)


2012年05月24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