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5月04日:语言使用水平层级例说㈨

(2012-05-04 19:10:54)
标签:

准确

简明

连贯

得体

鲜明

生动

分类: 教育

语言使用水平层级例说㈨

 

 

四、得体:注意交际时语言环境的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运用语言,使信息传送的渠道畅通。

㈠文体语体一致

【例1】修改下面一则通知中不够得体的语言。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苏杭一带,游客如云。我地区许多单位纷纷行动,组织参观旅游。现在我们接到上级《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我们认为这个通知是非常及时的,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我们纠正不正之风,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将该通知转发给你们,希望我局下属各单位都不要以任何名义组织参观旅游。

[参考答案]

接上级《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㈡内容场合一致

【例1】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事。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参考答案]

    A.小王:“(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

    B.小王:“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例2】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②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③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参考答案]

①徐凡先生是江苏南京人,②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③是我国红学界的研究专家,尤其在考证曹雪芹身世方面有专长。④专著有《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还有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例3】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

    53    校长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⑴以“53日”为表达重心

⑵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参考答案]

⑴校长是5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3日。)

⑵是校长5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例4】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

[参考答案]

①将“惊悉”改为“获悉”;②将“阁下”改为“您老”;③将“造访”改为“拜访”;④将“馈赠”改为“敬献”。

【例5】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参考答案]

①将“家父”改为“令尊”;②将“小有名气”改为“很有影响”;③将“犬子”改为“儿子”;④将“有幸”改为“应邀”。

【例6】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⑴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⑵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答案示例]

⑴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⑵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