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2月06日:糊涂高考是怎样戕害语文教学的㈠

(2010-12-06 18:48:56)
标签:

广东

沃尔夫冈

博歇尔特

面包

分类: 教育

糊涂高考是怎样戕害

语文教学的㈠

 

现行语文高考可谓“难得三糊涂”——糊涂题目,糊涂答案,糊涂阅卷。高考,这样一项国家使命,一项关系国计民心的郑重大事,就这样,年复一年,把持在一班既不懂语文考试,又没有起码责任心的“专家”手里。糊涂高考究竟是怎样戕害语文教学的——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这个专栏。

用事实说话,我们开始举证。

广东省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选用德国作家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短篇小说《面包》,作为文学作品阅读题目的文本。

17题: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参考答案]撒谎想掩饰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

“画线部分”包括两项内容:丈夫的语言和动作。这则“参考答案”所说的“撒谎”,显然只涉及丈夫所说的话,而忽视了他“环视一下厨房四周”的动作。正确理解“画线部分”所表现的丈夫心理,应该是:“丈夫说谎话,并用动作向妻子掩饰自己偷拿了一片面包的行为,表现出内心的慌乱和愧疚。”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参考答案]感觉妻子可能发现,继续撒谎时慌乱不安。

“画线部分”包括两项内容:丈夫的语言和神态。这则“参考答案”所说的“继续撒谎”,显然只涉及丈夫所说的话,而忽视了他“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的神态。对丈夫“又失去了自制”的神态更是视而不见。正确理解“画线部分”所表现的丈夫心理,应该是:“丈夫之所以把同样的谎话‘又说了一遍’,除了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被妻子发现,更因为目睹妻子衰老,因此触动感情,怕自己的行为被发现,让妻子伤心,这时他的担心更在妻子身上。慌乱中重复同一句谎话,又觉得欲盖弥彰,以致失去自制,目光游移,不敢正视妻子。这里,他内心的忐忑不安,他的羞愧,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

[参考答案]面对妻子的宽容感到愧疚。

“画线部分”包括两句话:“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和“他没有摔跟头”。这则“参考答案”只涉及到前一句话,对后一句话未予理会。“他没有摔跟头”,是什么意思?应该是他差点儿摔跟头;或者是妻子以为他要摔跟头。正确理解“画线部分”所表现的丈夫心理,应该是:“面对妻子的同情、理解和宽容,丈夫感到无地自容,几乎失控摔倒,表现出深深的愧疚和痛苦;还传达出妻子对丈夫的体恤和怜悯。”

小说里三处画线的描写语句不只有语言描写,还有行为动作和神态描写,对丈夫“愧疚”心理的表现有着鲜明的层次,尤其关涉到在特定情境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细致入微的情感互动。小说人物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参考答案”①②只顾及到语言描写,对行为动作描写视而不见,③也没有解释完整。对三处描写的层层推进没有体现,解释片面、浅陋而含混。小说作者对生活深刻、精微的体察,小说人物柔软、细腻的情感,一并被“参考答案”无情的抹杀。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鉴于高考试题的特殊地位,这样的“参考答案”必将被语文教师和众多学生奉为圣旨,并且“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因此它实际上麻痹、扭曲着语文教学切实理解文学作品的神经,流毒深广,贻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