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08日:2009年广东卷详评(十一)
(2009-09-08 16:46:12)
标签:
杂谈 |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题目配备:22.语言连贯、变换句式——图文转换(6分),
23.扩展语句(6分)。
22.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
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评分答案]
A.观众的文化程度越低,越会以电视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B.不同职业公众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有差别。
C.充分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
[备考答案]
A.不同学历的观众,以电视作为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的比例,与学历高低呈逆向分布
B.不同职业公众,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与其职业的科技含量也呈相反态势
C.充分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
23.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方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尊敬的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迎来了华南大学的贵宾。华南大学捐赠给我们的图书和电脑,将会大大改善我们的学习条件
(最后,)我谨代表全体同学向华南大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简析]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常识”等同于“生活”;
“常识与我们同行”——“常识”与“生命”密切相关,“常识”促使“生命”成长。这里的“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学生群体,也可以视为整个人类。
“常识虽易知而难行”——谈到“知”与“行”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常识须推陈而出新”——涉及“新”与“陈”的承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更迭。
省略号,则提示着任何一种可能的合理方向。
“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可以写记叙类的作文。
“对‘常识’的看法”——可以写议论类的作文。
[考场例文见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