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08日: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示例(十②)
(2009-05-08 22:41:30)
标签:
杂谈 |
[例2·2008年北京卷·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C.
①②④
[备考标准]⑴结合相关内容,读懂并直译题目给出的语句。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习,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他于是和官民商量制定出嫁女娶妻出殡祭祀的礼节规矩,大致遵循古代的礼仪,不得超越法度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一开始这样做好像很麻烦,后来就都觉得方便习惯了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又设置里正、伍长,树立孝敬父母、亲善兄弟的榜样,规定不允许接受坏人留宿家里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听说韩延寿贤明,却无从自我引荐,所以暂时充当了门卒
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的父亲来到府衙前,逡巡犹豫不敢进来
⑵根据自己的直译,思辨各句分别反映的内容。
①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推广教化的特点;②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推行古礼的特点;③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的效果;④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扬善抑恶的特点;⑤门卒述说,间接反映韩延寿的为人特点;⑥骑吏父亲行为,反映其主客观多种原因的可能。③、⑤、⑥都不属于“直接反映韩延寿的理政特点”的内容。
⑶归纳语句,确定答案①、②、④——C。
[考场方针]⑴按照题目“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的要求,甄别语句,标出疑点,逐一排除题目要求之外的语句。
⑵避难就易,逐次排除、筛选,没有把握的,先放过;找到题目要求的一项,即告结束。例如:如果判定①、②句“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而③句没有“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那就实际上排除了A、B、D三个选项,答案可以确定为C,那么,④、⑤、⑥句都可以不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