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吃喝玩乐而生的文化体验(文)陈飞
(2016-08-06 17:31:43)
作家老弛又出新书了,这本不是令人大惊小怪的事,因为担着作家的名号就应该以写作为生或籍此刷存在感。而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小说家、美食作家、“北京饭局西局局长”张弛写的却是一部文史著作。
与老弛朋友圈的其他成员相比,我与老弛认识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却迅速成为他核心圈子中的一员,频繁出席他张罗的各种酒局、饭局,几年来跟他喝了无数顿大酒,甚至还参加过他组织的长途旅行,虽然不多,比如本书讲述的这次吴越之旅就没去。所以,当看到老弛这本有关春秋吴越之争和文博工艺史的大作付梓出版还是多少有些诧异。
在认识老弛前,耳闻老弛最出名的便是每日大酒和酒桌上的妙语解颐,所以某种程度上他组织饭局的名气要超过他作为作家的名气,当然他的代表作就是《北京饭局》。但对他的饭局,很多人是既怕又爱,怕的是痛饮大酒招架不住;爱的是他特有的弛式幽默,信手拈来的一个玩笑或笑话足以令人喷饭,认识老弛后对这两点更有了切身体会。虽然也知道了他的另一大爱好是收藏古董,出门必逛各地的文物市场而且必有所斩获,以便在给他回京接风的酒局上炫耀一番。但总觉得这不过是叶龙好龙般的附庸风雅而已,因为这在老弛的酒肉朋友中相当普遍。没有想到的是,老弛却将这一爱好变成了真正的文史研究和文字,而且显然不是百度而来的。
熟识老弛的人大概都知道,吃喝玩乐是老弛每日生活的中心,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收藏和把玩古董似可归入玩乐一类,但勤于笔耕或学术研究似乎无法跟他沾上边,因为每日下午五点到次日凌晨的大酒时段应该占据了他一天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一天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候,再加上醒酒的时间,剩下留给研究和写作的时间便所剩无已了。但老弛可谓是笔耕不辍,因为他以每年至少一部书的速度进行着创作,而且在书名上煞费苦心,一定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比如《灰化肥会挥发》《像草一样不能自拔》《西红柿炒自己》《素食有素质》等等,当然还有这本《琉璃·琉器》。所以,老弛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时间完成的,这还真是一个谜,以致连老弛最要好的朋友之一狗子对此都匪夷所思,因为这本《琉璃·琉器》书后的一长串参考书目的查考、阅读就要花不少工夫,而老弛却在不耽误每日酒局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完成了。
而对此合乎逻辑的解释是,老弛写书靠的是某种灵气和巧劲儿。当然灵气确实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因为书中随处可见他招牌的灵光乍现、妙语连珠,无论是讲春秋吴越史的前半部,还是讲他本人在江浙一带吃喝游历的下半部,都颇令人忍俊不禁。但本书绝非粗制滥造地恶搞历史,书中的旁征博引和对历史事件与器物的翔实考证说明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