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赡养关系
都说老干部是宝贵财富,所以就要在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把他们赡养起来。所谓干休所就是这么来的。在干休所里,老干部如果生了病,不管是头痛脑热还是因为搓麻一下午没和而导致血压升高,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就算你看上去面色红润,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也得定期体检。另外,所里一般都没有棋牌室、台球室,有两次从门口路过,发现老年人玩起来比年轻人还上瘾。天气好的时候,所里还会组织老同志集体出游或者去钓鱼。当然,老同志不应该躺在光荣簿上睡大觉,还要关心关心国家大事,所以时常还开个会,传达一下八荣八耻之类的。照理说过这种神仙般的日子应该知足了,可仍有一些老同志牢骚满腹,我刚才说到的《答复意见》,就是为了哄这帮老小孩儿。我粗略看了一下题目,都是诸如三房并轨问题,离休干部现有住房不符合出售条件或未安置住房如何参加房改房购问题,等等。一般老百姓只知道大房二房,三房并轨还是头一次听说。找到军委19号文件,才知道三房指的是集资建房,安居工程住房的不退房以及经济适用房。而这些问题的起因,是那些老同志投身革命之初,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得自己花钱买房住。而买房的条件这些年一直在变。据说很多老同志因此十分愤慨,觉得被国家出卖了。但挣巴也没有用,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跟上形势才要紧。但问题这么一捋,就会发现这种赡养关系并不完美。比如不看干休所已出售住房维修问题这项你就永远弄不清楚天花板漏水是所里负责修补还是应自己花钱找人。
2.租赁关系
在这个小区里,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店铺。其中有一家烤鸭店,三家理发馆,两家菜站,一家粮站,一家洗脚房,一家干洗店,两家打印社,两家照片冲印社,两家名烟名酒店和一家由废车库改成的水果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修鞋摊,一个配钥匙摊和一个收废品摊。虽然它们都在露天,但也归干休所管辖。而那些店铺,大多数都是由干休所租出去的。其中那家洗脚房过去是家招待所,有两次回家没带钥匙,曾经在那儿刷夜。而两家打印社的其中一家,更是我过去常去的地方。这些年来我亲眼所见是如何由小到大,从经营打字复印,到经营公用电话及出售电脑福利彩票,现在它又发展成经营烟酒和日杂。当再看到他时,他已经不是以往汗流浃背的形象,而是在路旁边抽烟边下象棋。他的生意已有人替他打理,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站稳脚跟吧。我注意到他先是接来老婆,后来又接来孩子进了北京一所学校。而当他孩子毕业后,也就成了新北京人,跟所有的北京孩子一样穿名牌赶时髦。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不会住进干休所,而是去买更好的商品房包括别墅。到时候他还会记住这个干休所吗?也许他也弄不准是该恨还是该报答,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交易了。
3.鱼水关系
干休所有很多年轻女孩,她们都是作为临时工被招来的。她们的工作是开电梯,在小卖部当售货员以及在食堂当服务员。干休所也有很多男兵,他们身强力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但在和平年代,只能去司机班开车,当修理工或去搞勤务。女工和男兵都是出门在外,时间待长了难免擦出火花。我就发现修理班的一个男兵动不动就往电梯里钻。而那个电梯女工没事就在那儿发短信,有时还在电梯里的内线电话里跟对方发嗲。还有一次我去小卖部,看到一个司机班的男兵在里面转悠,显然是待的时间不短了。他对我的出现感到十分别扭,而且看不出我马上要走的意思。我看着这幕有趣,就变本加厉地磨蹭,一会儿挑盒饼干,一会儿挑瓶饮料。男兵实在难熬,自己从冰柜里取出一根冰棍讪讪地离去。而那个女售货员始终红着脸坐那儿吃吃地笑。我预感到那个男兵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接茬打情骂俏,果然没几分钟他又摸进来了。看我还没走,他几乎当场崩溃了。我在食堂的经历更别提了。有一次我买菜,女服务员一勺给我盛了三块排骨,上面居然一点儿肉都没有。再看她给排在我后面的男战士盛,一勺下去肉满满的。气得我当时就想,我们以往习惯把军民关系譬喻成鱼水关系,现在这种鱼水关系完全变成了男女关系。巧的是中文里正好也用鱼水表现男女之间的融洽。
我认为以上这三种关系,勾勒出了现阶段军产房屋的大致面貌,也构成了生活在这个小区里的人们的日常,在特殊的背景中上演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在这种氛围中,我时常能感觉到一种尴尬的处境,既无法融入其中,又不可能置身其外,对所有这些给予客观评价。以致我弄不清楚是这个世界太怪异,还是我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也许现在还不到得出结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