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知日》正从身边小事观察而起

(2012-12-15 15:22:33)
标签: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人海冲浪

  最近一段时间应邀上了几回日本的电视节目,主要是为了介绍中国的《知日》书型杂志,因为从创刊开始就一直参与,并且跟主编苏静兄等主创人员保持了联系,一起到上海和北京做活动,还一起到日本各地采风,通过相互的来往,我似乎找到了25年前还没到日本来的感觉。

 

  当时有一种单纯的好奇心,就像刚下飞机马上觉得日本的空气里有一股味噌汤的气味一样,满眼都是新鲜的事情。看幼儿园的小孩儿大冬天穿短裤,不知他们怕不怕得关节炎,或者是不是从小也穿开裆裤?类似这样的疑问一大把,有回干脆问了一位学者,他跟我说:“日本的事情最好用眼睛看,别用头脑想,这个跟日本料理差不多,很多时候味道与悦目的价值是同等的。”

 

  《知日》的主创人员并非都是像我这样旅居日本,一住就住了25年,他们都是80后,属于从家里看世界看得比我多的年轻人,用眼睛的观察也比我多。无论是通过影碟,还是动漫和网络,所有的媒体通道远比我跟他们一样大的时候多得多。所以,当电视主持人夸赞《知日》做得漂亮时,我的直接回答是:“中国年轻人的眼睛看对象国的文化看得细,同时也看得精。”

 

  比如:《知日/猫专集》的封面是猫鼻子的一个大特写,当时在出版前的几个方案中,我个人很支持这张封面,也告诉过主编和美术总监,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在日本的书店里类似描写猫的书很少能看见猫鼻子的特写,绝大多数都是猫的眼睛。于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反差,就像你没有的我反倒有的感觉!

 

  另外一本《知日/铁道特集》的封面是玩具列车,这个萌物是《知日》主创人员跟我夏天一起到神奈川采风时乘坐列车时买的,主编喜欢它,开始激摄,后来就上了封面。这个过程似乎并不是通过什么大型的编辑会议才决定的,很多时候都是凭每个人的感性而得以实现。

 

  我主张日常的观察,以小见大,同时也应有一个不慌不忙的心态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上周,朝日电视台播放了50分钟的特别节目,全面介绍了中国《知日》的成长,引起了反响。其中,有的反馈希望能由日本人创办一本了解中国文化的《知华》,据说,提出如此希望的是一名东京大学的日本学生。

 

中国《知日》正从身边小事观察而起
中国《知日》正从身边小事观察而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