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继续为上海电视台录制节目,跟嘉宾沈昌文老先生和《时尚旅游》主编廖敏女士所谈的话题围绕了一些日本的实例,内容虽然不同,可不少方面都是相通的。其中之一是日本式的负面思维。
所谓“负面”,是说凡事都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对什么都做减法。比如:婚宴上新郎对新娘的发誓是:“我没有信心让你幸福,但会努力!”。再比如:送别人礼物的时候总会说:“这东西实在不怎么样,但请您收下吧!”。很多场合都像自己责怪自己一样。
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奖作品是日本电影《入殓师》,其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场面,师傅吃鸡肉吃得香喷喷的,然后仰起头跟主人公说:“糟糕的事儿是它很好吃!”
日本佛教净土真宗的经典《叹异抄》有个惊人的说法,大意如下:“世上犯罪的人都是病重的幼儿,是最应该被母亲疼爱的。母亲就是佛陀,永远慈悲,会在第一时间内普渡他们。”
日本人讲“恶人正机”,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所谓“连善人都能往生,更何况恶人呢?”
上述实例似乎都表明了一个负面思维,换句话说,也许是一个不扩散的想法,把自己从最坏的立场说起,拿自个儿开涮!种种现象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但究竟何以如此呢?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这是因为日本国小而造成的。人口多、国土小、空间窄,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人的思维一直往里旋,以负面思维为先!下面视频是跟钱文忠教授谈国学,给《三字经把脉》。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风言锋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