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言的作品应该有不同的生路,无论说它受欢迎,还是受批评,都是由语言本身所限定的,就像一个无形的圈子把你套进去了一样,谁也无法控制。其实,这个说法还可以更绝对一下。

比如:日文形容一个人驼背,会用“猫背”这个词,但中文说“弓背”,一只猫和一个弓,两个不同的形象,却表达了同一个弯曲的概念。跟日本人说“弓背”恐怕得不到准确的理解,就象跟中国人说“猫背”也需要时间琢磨一下,因为北京人说“猫腻”,表示暗地里做亏心事儿,这下更加大了理解“猫背”的难度。
语言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连环套儿,横着说:“猫”可以跟狗、狼、猪、牛之类联想到一起,因为都是动物,算同类。竖着说:“猫”跟庭园、街道、或者跟谁的怀抱里的一个布口袋也能联系到一起,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属于异类。
如果把两种语言混装起来的话,乍一看,行头会显得多起来,但对于一个学习外语的人来说,这个行头是绝对需要的。应该记住,母语永远是你思维表达的引擎,是发动机,是油门,是不跟“倒退”打交道的存在。一旦觉得外语学累了,或者觉得怎么学也学不上劲了,这时要马上检点一下你的母语。
就算外语是茂盛的枝叶,但唯有母语才是你的树根。如果学习日语的同学能从这套书中体验出以上的描述,那我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卓越网《感悟日本》中日双语图文读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