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说,到东京稍大些的书店随便逛一下,保你随处可见两个醒目的大字“品格”,但凡是这两个汉字,都是跃然纸上的,而且都占据了书的封面上最打眼的位置。
看看以下这串书名:《国家的品格》《女人的品格》《婚外恋的品格》《医生的品格》《山田电器的品格》《说话的品格》《女体的品格》《银行的品格》《夫妻的品格》《男子汉的品格》《父亲的品格》《母亲的品格》《孩子的品格》《丰田的品格》《社长的品格》《上司的品格》等等。接下来还有一本叫《腐女的品格》,猛一看,不知道说的是腐朽?还是腐败?也许不是好词,显得“品格”都没面子。
根据日本雅虎的网络调查,今年东京所有的书店被查询的书名关键词是“品格”,而且遥遥领先于第二位以后的其他词。
说起来,最先用“品格”这个词当书名的是《国家的品格》,作者是著名的数学家藤原正彦,这位高人好品头论足,到处讲演,见到女高中生在公交车上对着手里的小镜子化装,就一路叹惜日本文化的衰弱。看到老人因为屁大的小事训斥年青人就说日本缺乏原有的大气,总之,藤原自己说:“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提醒日本人,要把自己美好的传统认清楚才对!”
于是,这个书名就显得十分切题。
实际上,作为一个数学家,藤原的思维很单向,话说起来偏短,没有大段大段的长句子。这个特点很快被出版商抓到了手,于是迅速采取了快餐式制作图书的预案,派遣了优秀的写手潜入藤原所有的讲演会,然后逐一形成文字,经过编辑的润色直接拿给藤原看,这个做法连他本人都颇为吃惊,当然最终接受了出版商的操作,销售达到了500万册。同时在出版同年的2006年,“品格”这一词被选为当年日本的流行语。
读过这本书不难知道,藤原是为了振兴日本文化才摇旗呐喊的,所以由他选用的“品格”这个词也是不无道理的一件事。不过,可笑的是现在,“品格”已经成了日本书名的传染病,到处飞扬,四处乱溅,什么都跟“品格”挂钩儿,刚才的例子《婚外恋的品格》,你说该是什么样的“品格”呢?
我估计,不读的人恐怕有嘴巴也说不清。另外,这个现象叫人觉得日本“品格”说多了反倒丢掉了品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