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花市北京日本九州 |
分类: 佛门无量 |
花寺是日本熊本县菊鹿町的一个寺院的俗名,真名叫“相良寺” 因为寺院的内外长满了常春油麻藤,结出一朵朵紫红色的花,象一串儿倒挂的梵钟,而且排列有序,相应生辉。据说,花寺的最初建造者是平安时代的最澄和尚,他去过唐代的天台山修行,但不懂唐话,很快就回国了。历史上不称他是“留学生”,而一般叫作“还学生”。传说,最澄本应读更多的经书,撰文记录,但无奈语言不通,他却留下了对唐代的花卉描写,当然这些描写只需人的观察就行了,并没有语言障碍。后来,有人从中国的扬子江附近带来了常春油麻藤的花籽,种在了寺院的周围,结果每年五月,绕满了寺院的油麻藤开出鲜花,妖艳无比,乃至当地人都叫它“妖花”。
前不久,我在去往九州的旅途中,绕道来到这里。当时,天上有乌云,花瓣低垂,似乎不愿看见没有太阳的天空,但油麻藤的曲折与缠绕却充满了十足的张力,开遍寺院的花朵象一个巨大的花盘,当云端露出阳光的时候,花瓣蠕动,向上伸展、扩大、游弋……折数欢花,落影缤纷。在温暖的阳光下,我自然感到心情舒畅。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也正是日本游客为相良寺的花开而倾倒的时刻,我的思绪却飞回了少年的时代和那条叫做“花市”的旧街。对!我想起来了,在那个时代,我从来就没有在花市上见过一朵花,眼前呈现的只是一群少年的游荡,而且这个游荡从未留下痛苦的烙印。时隔20多年,我从北京移居到了日本,在这一空间的转换中,语言或许是脆弱的,因为它无法把我的所思所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同时,两个表示地名的汉字却又是相当准确的,花市与花寺,同样一个“花”字,竟然如此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思绪,它诱导我跨越了时空,指引我穿过了欢跃与悲情,似乎把异域与家乡紧紧地抱在了怀中,哪怕这只是一个瞬间的闪念,但这个闪念却让我从内心感动…… 因为,在花开的异域,我仿佛看见了没有花开的少年旧街,而少年的我也一定不会想到今天的我从花语中也能得到这份珍贵的回忆。
我猜想,花市与花寺一定是有精灵的。